用语言拉近与外国朋友距离

  

日前,在津南区双港镇红磡领世郡社区,张建达、赵可新两位社区工作者手拿疫情排查登记表,走进领世郡康桥花园,敲响了一家外籍住户的房门。

曾有两年国外任教经历的赵可新一敲开住户家门便自我介绍,随后拿出登记表开始疫情排查。入户后,当发现有刚返津的人员时,张健达就会耐心地告诉他需要居家隔离并报送每天的体温、隔离解除后办理出入证等事项。随后,两人将排查完的信息及时汇总。

红磡领世郡社区共有8000余户、20000多名居民,其中住着来自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外籍人员,如何和他们沟通并进行排查成了摆在社区面前的难题。为了帮助外籍人员理解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并配合有关举措,社区工作人员需要与他们进行沟通,语言不通成了阻碍不少工作人员交流的屏障。

“让我试试吧!”赵可新、张建达两位“90后”主动请缨,担当起了社区翻译的角色。张建达是社区工作人员公认的外语能手,而对于曾在泰国做过两年汉语教师的赵可新来说,外语更是她的必备技能。“社区需要用外语进行沟通翻译工作,自己的专长正好用得上。”赵可新说。从清晨到傍晚,两位总是忙得团团转。在社区卡口值守,帮助外籍人员填写信息、办理证件;线上与居家观察的外籍人员沟通,了解体温与身体情况,及时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夜幕降临,回到办公室的他们还要整理录入信息。

为了做好外籍人员排查工作,他们还积极联系社区党员中精通日语、韩语的志愿者,制作了英、日、韩三国语言的登记表、一封信和告知书,做好登记、精准管控。虽然翻译只是他们的业余工作,但两人的态度却十分认真。为了更好地用外语沟通,晚上回到办公室后,张建达和赵可新给自己增开了“小课堂”,翻阅英语材料、自学与疫情相关的单词语句,提前学习与外籍人员沟通交流时可能用到的内容。“学习了相关词汇后,再沟通的时候感觉流畅多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还和很多外国朋友变得亲近起来。”张建达说。

有的外籍人员白天不在家,晚上才回来,这时也成了他们两位最忙的时候,当为外籍人员信息登记、办理出入证之后,天色早已暗了下来,原来已经9点多了,一天的工作也逐渐接近尾声……在回去的路上,他们相视而笑,为这充实的一天画上圆满的句号。

本报记者 李洋 通讯员 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