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吉东在高炉前工作
艾天聪/摄
人物简介
程吉东,荣程集团天荣公司炼铁厂五号高炉工长,能吃苦肯拼搏,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班组负责人。他带领职工从外围上料、渣铁排放等方面不断进行高炉指标提升攻关,进一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最大限度提高产量。在今年公司举办的技能比武活动中,他荣获“荣程工匠”称号。
“吉东,祝贺哈!给咱露脸了!”“吉东,你挺棒的啊,平时就挺下功夫,这次还比出个冠军!”这几天,在荣程集团天荣公司炼铁厂,五号高炉工长程吉东“火”了。2020年4月,在荣程集团一年一度技能比武中,他从200余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在理论、实操、场景模拟三项比赛环节连闯三关,以95.6分的综合分摘得冠军,荣获“荣程工匠”称号。
程吉东是荣程集团在2008年通过校园招聘引进的一名大学生,入职之初,他被安排到炼铁厂三号高炉当见习副工长。刚刚大学毕业的他,意识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实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程吉东时常跟随炉长查看原燃料情况,了解设备运转状况:时而取铁样渣样,砸开观察断面,通过渣铁的各种状态,判断渣铁成分;时而观察风口,记录风口变化、炉内压量及其炉况发展趋势,常蹲在高温铁水沟旁观察铁水形态变化,一蹲就是半个小时。
程吉东一边仔细询问查看,一边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录着参数变化、各项指标对比、交流学习的心得,半年的时间小本子已经满满记录了8本。无数次,他的汗水将衣服浸透,然后再被钢炉烘干,衣服刚被烘干了又被汗水浸透,脸也被火热的钢炉炙烤得通红黝黑。程吉东的事迹赢得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认可。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被提拔重用。2008年5月,程吉东被任命为三号高炉副工长;同年10月,被任命为三号高炉常白班工长。不到一年时间,他就由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班组负责人。
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程吉东练就了“火眼金睛”。只要蹲在铁水沟边,通过审视铁花高低、疏密程度,就可以精确判断铁水硅含量;通过观察铁样冷凝后的表面状态、铁水流动性及断面状态,就可以判断铁水中硫含量,数据精确到0.05%以内。此外,程吉东通过查看铁水的明亮程度、炉渣冷凝后断面状态,就可以第一时间判断铁水物理热的高低以及炉渣碱度高低;通过观察风口的明亮程度、是否挂渣、涌渣、有无升降及风口圆周工作的均匀程度,就可精细判断高炉整体的冶炼发展趋势。他说:“我经常把自己比做成一名中医,炼铁过程更是一个号脉的过程,必须了然于心、洞彻事理。”
天荣公司筹建四号高炉期间,程吉东被调往任工长,参与高炉建设、开炉及日后生产工作,这也是他独立带班的开始。四号高炉开炉初期,铁口喷溅特别严重,为了解决这些棘手的外围和炉况不顺等问题,他和同事开启“白加黑”模式,往往在一个故障设备前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高炉大修一个多月的日子里,一次次挥汗如雨的炉台上,留下了他匆匆的步伐;高炉操作室内的集中控制显示屏前,每个细小的原燃料数据变化都被他“火眼金睛”捕获,精准分析、准确调剂。2012年,程吉东又被调往五号高炉担任工长,在做好组织调度的同时,他强化日常技术分析和效能管理,通过提高煤比、提升煤气利用率、降低燃料比等方式进一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保证了最低燃料成本,提高了产量。
在程吉东的带领下,班组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管理理念,推行危险预知训练课题活动,不断强化全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技能培训,努力提升班组生产运行技能水平,从外围上料、渣铁排放等方面不断进行高炉指标提升攻关。扎根荣程十几年,程吉东用始终如一的坚守、不断探索的勇气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诠释了“工匠精神”。
本报记者 李洋 通讯员 赵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