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经过疫情这个特殊长假,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破,对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越来越上瘾,很多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难管。本周,随着中小学生已全部陆续返校复课,孩子们重回紧张忙碌的校园节奏,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尽快调整适应呢? 返校复课 别忽视心理调整

  

别让焦虑影响亲子关系

很多家长在疫情早期面对孩子无所事事的状态,还能保持一颗包容和接纳的心。随着开学临近,家长们的焦虑、担心和不安的情绪与日俱增。有些家长因为孩子贪玩不写作业感到愤怒,甚至责骂孩子。想解决眼前的问题,就要从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中小学生的心智水平逐渐成熟,可以感知和判断自己现有的环境和压力,并有一定自我调整的能力了。当面临眼前的困难时,他们也会知晓自己的任务,也会有焦虑的情绪,但他们可能不会像成人一样立即付诸实践,他们需要更长一点的时间来准备和调整。

面对焦虑,有的孩子会很快转化为行动,主动抓紧复习、看书、写作业;有的孩子暂时无法安置焦虑情绪,会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焦虑,如打游戏、吃东西等;有的孩子焦虑情绪严重时还会出现情绪不稳、爱发脾气等表现。作为家长,如果我们能够接纳和理解孩子的焦虑,陪伴他们一起谈论眼前的事情,孩子才有可能从自己的情绪中走出来,看到情绪产生的源头,并逐步处理现实层面的事情。如果家长一味地带着情绪和孩子互动,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甚至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

循序渐进做好四方面调整

调整作息

生活作息和行为习惯的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逐步过渡。比如孩子宅家期间每天九点起床,现在突然要求他七点起床,对于孩子来讲是很困难的。如果在开学前没有调整好起床时间,那么孩子在开学后的前两周可能会比较痛苦。不过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在新规律建立之后,人体生物钟就会逐步适应新的节奏。

调整学习习惯

很多中小学生在宅家期间已经上了网课,老师也会留一些作业,其实这已经是从学校层面逐步帮助孩子完成开学前的过渡。上网课期间,家长如果能借助网络课程的推进,引导孩子做好课前准备、课上笔记、课后作业,让孩子对学习进度和自己的不足有一定认知,那么孩子面对开学后的学习生活就会有一定信心。这些信心主要来源于与父母互动中的反馈和认可。

鼓励同学间的联络

疫情期间,性格内向的孩子可能很少跟别人联系。开学后,他们往往会感到社交压力,害怕重新和同学相处。有的孩子宁愿自己在家上网课,也不想去上学。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要鼓励其与同学联系,和亲朋好友联系,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社交恐惧中转移出来。联系一两次之后孩子就会发现,重新回到同学中间,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学习防疫知识

有的孩子担心上学后会被病毒感染,其实这样的情绪是对危险情境的正常反应,在疫情期间也是可以理解的。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如果仍然陷在这种恐惧和害怕之中,那就需要家长的干预和支持了。首先,家长要先自我体察,是不是自己也有这样的情绪。因为孩子对外界的判断常常反映了家长的内心反应,孩子们如果感受到父母都如此害怕,就更难放下自己的担忧和害怕了。此外,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同调整,陪孩子一起学习疫情防控的科学知识,知道如何才能保护自己,将担忧和害怕的情绪转化为现实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事项。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还能增加对“自我安全”的掌控感。

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