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在不断吸收各种营养成分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系列机体不需要的代谢废物。作为排泄废物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肾脏的作用就是将这些有害物质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调节机体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当肾脏出现问题,身体也会出现一系列症状,皮肤损害就是其中之一。
皮肤损害常见于终末期肾脏病和长期透析的患者,主要是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排泄废物的功能减弱,即使接受长期透析,也不能彻底清除体内的中大分子毒素。长此以往,组胺及其代谢产物、大中分子毒素等就会在体内蓄积,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以下几种皮肤症状:顽固性瘙痒、皮肤暗沉发黑、面色晦暗、皮肤干燥、皮肤粗糙或伴有获得性鱼鳞病、脱发脱屑、指甲劈裂有竖纹或对半甲等。
约有50%~90%的中重度慢性肾脏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其通常为双侧对称、大面积、不连续的皮肤瘙痒,夜间加重,且可以持续数月或数年。部分患者可在开始透析后减轻,但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瘙痒发生率增加,症状也会随之加重。此外,皮肤干燥也是中重度慢性肾病患者的常见皮肤改变,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一般与皮脂腺和汗腺萎缩有关。
目前临床对慢性肾病患者的皮肤损害尚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一般建议轻者使用润肤剂,保证皮肤湿润,做好个人卫生;症状较重的患者可口服抗过敏药、止痒药;对于透析患者,可尝试改变透析模式,增加毒素的清除;有些患者由于肾小管间质萎缩,导致机体排磷减少,血磷水平升高,这类患者需要酌情服用降磷药,避免皮肤划伤、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