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沽排水河一期净水工程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重点工程之一,也是重要民生项目,一年前已完成立项审核,原计划去年上半年开工,但工程在近期才正式施工,不仅重新设计,还追加了近2000万预算。这一切,只为留下沿河的8000棵大树。
工程需要树木面临被砍伐
位于西青区十号桥河段是大沽排水河一期净水工程的重要节点。不久前,这里终于启动施工,施工道路和大型机械全都设在河道内,两岸的林带只移栽了很少部分,用作下坡的通道,其余都保留下来。市水务局建设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现在的施工方案虽然增加了施工难度,但是确实减少了对岸坡树木的影响。”
大沽排水河一期净水工程全长5.2公里,是我市中心城区水环境提升项目之一,也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重点工程。项目采用最新的快渗池工艺,建成后,可以提升南运河、子牙河等上下游约50公里河道的水质。既然是改善环境的民心工程,又早已完成审批,为何还会延期施工,并重新设计呢?这还要从去年三月说起。
沈士仓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虽然已经退休,但仍常年进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疫情防控期间,他每天都会来到大沽排水河河边散步。他发现,沿河两岸的几千棵大树陆续被人用油漆刷上了记号,现场也设置了围挡。这可急坏了沈士仓……
大沽排水河开挖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岸边树木大多在随后的20年间栽种,已经形成一片以榆树和杨树为主的林带。这样的一片树林,不论是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还是降低噪音,都能发挥积极作用。沈士仓表示,速生林它种得密,不会形成那些大树。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像这些功能它都实现不了。
先砍伐、再补种,在工程建设中遇到阻碍施工的树木时,其实属于常规操作。但这一次,沈士仓希望,能够“变通”一次。
调整方案 四分之三被保留
近年来,我市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在城市周边建绿化项目,目的无非是通过增加绿化面积来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但如今,一片成型的树林却要被直接砍伐替换,未免太过可惜。
沈士仓和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向市水务局提出建议:净水工程能提升水环境,肯定要修。但希望调整方案,同时保留这片树林,成就两全其美的好事。
最终,市水务局决定改变原本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完全改变,项目的主体设计也大幅变更,98座快渗池中的74座都进行了调整,几乎针对每棵受影响的大树都进行了专门设计。由于施工难度和工程量都大幅增加,项目的整体预算增加1800万。
根据新的设计方案,有四分之三的大树被保留,未来与新栽种的绿植共同组成河道两侧的景观带。无法保留在原地的近1000棵大树,也将采取移栽的方式,确保其存活。
本报记者 王莘 通讯员 吴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