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手机信息安全上把锁

  

随着科技进步,智能手机早已不仅是个通讯设备,它的功能越发强大且广泛。手机为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人们已离不开它,与此同时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必须重视起来。

手机关乎三大安全

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共计15.94亿户。对不少人群而言,手机是钱包,可以购物、缴水电燃气费、坐公交;是钥匙,可以开门锁,出入小区门禁;是身份证,几乎所有个人信息都储存在里面。因此,手机涉及三大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信息安全 据统计,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曾被泄露,比如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工作单位、人脸信息等。如果曾在聊天时透露、在多个网站上填写、不慎点进钓鱼网站、平台系统监管有漏洞等,均可能导致信息泄露,不法分子便可冒用身份信息,从事违法勾当。

财产安全 如今,刷脸、刷码、网上转账等移动支付方式让人不必带现金出门。但同时,支付账号、交易金额、交易时间、订单细节等支付信息却面临泄露风险。专家表示,一旦支付信息泄露,不法分子便可刻画出用户近期的购物情况,进而假冒相关网购平台要求退换货,或假冒快递公司提供丢件赔付等,对事主进行诈骗。

隐私安全 一般来说,记录用户实时位置是为了个性化设计或推荐。如果手机未关闭定位功能,发送原图照片、实时位置便会暴露个人位置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可对用户进行定位,造成住所被盗,甚至孩子被拐。

信息诈骗套路多

2020年以来,公安部与有关部门全年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2.2万起,拦截诈骗电话7.3亿次,短信15亿余条。由于网络时代的发达,没有人能不受电信网络诈骗的威胁。只有知晓骗子的套路,才能避免受骗。

假软件、网站 专家表示,从诈骗方式来看,一些“钓鱼”软件和网站,常仿照支付宝、网上银行等正规软件和网站的界面,诱骗用户填写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窃取身份、账号密码。

假WiFi 出门在外,不少人希望“蹭”上免费WiFi,如果正巧连接了不法分子架设的热点,所有上传、下载信息,网购、转账、账户密码等都会被其掌握。

假二维码 不明来源的二维码,比如街头扫码赠礼物、某些网络店家发送的二维码,常带有木马病毒,一旦扫码,手机便被植入木马病毒,可造成银行卡被盗刷等后果。

假官方号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模仿运营商官方号码发送信息,极具欺骗性。一般以积分兑换、发红包、网银升级、网购退换货、实名认证等名义,要求用户点击“藏”有病毒的链接。

假借手机 有些不法分子向路人借手机,并趁机偷取SIM卡,借此获取银行动态密码,用网银转移事主资产。

假警察“你是XX吗,我是公安局警察,警号是XX,你涉嫌非法入境,需要……”接到这样的电话,听到自己的身份信息被准确无误地说出来时,不少人心里一慌,如果相信了这位“警察”,下一步便可能是要求点击链接、填写银行卡号等,盗刷事主资产。

防掉坑 堵漏洞

当看紧口袋、锁好拉链等“人防措施”已不足够时,民众必须提高“心防”意识,专家提示,要堵住手机里的4个安全漏洞。

应用查杀软件,别忘 大家需在手机官方应用市场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查杀;开启防护类软件。

请求某些权限,别开 软件被首次打开时,常会请求各项权限,这时需遵守一项原则: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最小范围地进行授权。比如使用浏览器时,可拒绝其访问相机/麦克风、获取地理位置、短信/通讯录等权限;除了导航软件,其他软件的定位功能可关闭。

个人社交信息,别露 不少人喜欢在社交平台发布照片,注意不要暴露位置信息,给重要信息打码。另外,陌生人加好友要设置隐私屏蔽,如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陌生人不能看十张照片等。

换号要解绑,别大意 更换手机号要及时将原号码绑定的支付软件、银行卡、应用程序解绑,否则新用户在拿到号码后,可通过短信验证码的方式成功登录各种软件平台,获取你的个人信息。

堵住安全漏洞后,免不了还会受到外界信息的诱惑,专家提醒,面对外界诱惑要做到四“不”:陌生链接不要点、陌生二维码不要扫、公共WiFi不乱连、陌生电话不要接。以下几点也应注意:

陌生程序不乱点 不少人接收陌生人的信息后,如果其中带有链接、安装包、程序,可能出于好奇点击,殊不知即使马上退出、未安装,手机后台也可能被植入病毒,导致手机被设置自动呼叫转移,银行卡余额通知、验证码等短信均被拦截;即使不法分子在转移资产,机主也无法获知。

非官方渠道不支付 进行网上支付时,首选商业银行官方软件,比如中国银行官方软件;其次选择获得国家认可、大型企业的第三方支付软件,比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论坛、个人商家支付工具等其他渠道,最好不做交易。此外,老年人的支付软件尽量不绑定银行卡,并设置用款上限,定期更换密码;个人的付款码、银行卡号、银行动态密码,不要透露给陌生人。

过分索取信息不要填 使用手机过程中,部分软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大家要选择性填写,或不填。比如通信类软件,可填写用户电话号码、账号;网上购物类软件可填写收货人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等。

如果仍然不慎遭遇网络诈骗,事主需立刻拨打110报警求助,或选择就近的派出所报案;登录支付软件保留转账明细,或去银行打印流水。如果有短信等聊天记录,也要妥当留存,以便警方固定证据,尽早破案。要尽快更改银行密码,减少损失。若老年人不知如何操作,可尽快寻求警察的协助。

还需提醒的是,如果接到“96110”的来电,一定要立刻、马上接听,这是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代表您正在被骗,或身边的朋友正在被骗,需马上采取措施,将损失降至最小。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