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阿姨发现最近自己总是无缘无故地手抖,这让她十分警惕。她认为自己可能患上帕金森,于是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吴阿姨,她患的是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相比,这是个“良性病”,但如果不积极治疗,特发性震颤也会演变成帕金森病。
那么,该如何积极防治特发性震颤呢?
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这样区别
在生活中,有些老年人安静地坐着的时候好好的,一旦拿东西手就会不停地颤抖。他们经常会问,“我得了帕金森病吗?”其实,这并非帕金森病的特有症状,也有可能是特发性震颤引起的。
神经内科医生表示,特发性震颤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当患有此病时,身体的不同部位都可能出现不可控制的颤动,这种疾病一般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目前尚未找到其发病原因,但猜测可能和基因突变有关。因此,家中如果有这样的人群,一旦出现身体不可控制的颤抖,就一定要警惕是否患上特发性震颤。
与帕金森病一样,两种病都有震颤症状。但震颤是特发性震颤唯一症状,而帕金森病除震颤,还有别的症状,且二者震颤部位不同。帕金森病的震颤部位容易发生在手部、下肢、躯干,而特发性震颤主要是在手部、头部还有下颌、舌这些地方,很少发生在下肢。
特发性震颤根据病情来治疗
特发性震颤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表现出不同症状。神经内科医生介绍,特发性震颤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只会出现一只手或者是双手震颤的现象。病情发展到中期阶段时,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面部、躯干和舌,有的时候可能这些部位都会出现震颤的现象。患者病情较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到吃东西,最严重的会影响到说话和书写。所以如果能够在早期的时候发现患者的病情,一定要及早治疗,这样才能够避免病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状况。
在治疗上,神经内科医生表示,需根据特发性震颤症状的轻重来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一般在进行药物治疗的时候,需要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然后听从医生的嘱咐进行相关的服药(一般会采用受体阻滞剂,抗癫痫的药物以及镇静药物),千万不要自己随便服用药。
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很好,可以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一般会采用深部电刺激术等方法来进行治疗。此外,DBS治疗法也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出现震颤的症状。
特发性震颤应提前预防
长时间的特发性震颤会引起心理发生恐慌,脾气暴躁,时间长了还会引起抑郁症,随着病情的加重,多数会病变为帕金森。因此,特发性震颤应该提前预防。
神经内科医生表示,在生活中,老年人不能够长期熬夜,也不能总是在夜晚时分选择喝酒,不宜过度劳累。每日多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每天保持15至20分钟的体育锻炼,让身体的各项功能器官都能够得到正常的运作。另外,饮食上也要注意,避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禁喝酒,多吃抗动脉硬化的食物,比如多吃蔬菜、水果,芹菜、洋葱等,有降压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谷杂粮,品种越丰富越好;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别是油炸食品。
对于患有特发性震颤的老年人在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也不要太过于焦虑,以免加重病情;生活规律,合理用药,控制好饮食;每天适当地进行运动,从而达到缓解病情持续加重的效果。
据《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