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弯海河向辉煌

  

和平区文联 普凡

这一弯叫海河的水系,蜿蜒过华北,在津城大地流淌,滋润着津城,奏响一曲美丽的歌谣。当这歌谣融入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更是凝聚起澎湃的力量,让我们的津城焕发勃勃生机。

上世纪60年代初,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开启了党领导下海河流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治水运动。循着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引滦入津”伟大创举和“南水北调”战略性工程相继在海河及海河流域轰轰烈烈展开,一代又一代海河儿女勇往直前、接续奋斗、守正创新,一批又一批建设者们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奋勇拼搏,为了流域水治理保护,为给津城提供可靠的优质水源,为着津城的繁荣和发展,默默做着奉献和牺牲,用奋斗把梦想变成现实。沐浴在新时代光辉下,海河儿女正传承伟大的根治海河精神,自觉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实践之中,书写津城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的祖国》优美旋律响在耳畔,我每每伫立海河边,无限遐想在眼前。

我与津城结缘,是三十年前。那是个春天,我从河北涿州坐着军车进入津城,在天塔高耸的旋云里,睁大双眼细细看久已向往的津城,细细寻入眼的都市繁华的高大景物。

作为津城的母亲河,那时的海河,和津城一样,涌动发展和腾飞的旋律。我从五大道的营区里,嗅着海河水的气息。每每于早晨,我晨跑到大光明桥附近的海河边,然后再折返。在这样的晨跑里,感受津城热流的气息和发展的速度。从海河畔的天津站,到津湾广场,到意式风情区,到古文化街区,海河两岸,春潮阵阵。持续发展的津城,正一天天与所在的区域地位及功能定位契合。

还记得我刚刚脱下军装、转业到一区级机关工作时,全区的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周六日时间,参加义务劳动,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海河边,擦洗海河两岸的栏杆。那些端着脸盆、拿着毛巾忙碌在海河边的场景,一直刻在我记忆深处。及至后来,这样的活动成为津城首开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一项而延续,已经从海河边延伸到街道、社区、学校等场所,成为津城文明行动的一朵朵花絮。

作为津城的命脉,海河不间断为津城提供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党的领导下,在海河儿女的奋斗中,津城变得漂亮,变得高大,变得时尚。利顺德、解放北路金融街等,纷纷精彩呈现,天津之眼构成一道津城特有的风景,展示在世人面前……

党中央高瞻远瞩,海河靠海的那一端区域,一片火热的土地上,在新世纪,诞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滨海新区。借助这一增长极,海河水带动周边水域的水流涌动。伴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接续起京津翼协同发展,津城活力满满,生机无限。

合着我们这座现代化城市整体的律动,堤岸修固、灯光亮丽、水质净化等海河治理工程随着津城整体规划逐渐得以实施。特别是近年来,城市旅游及海河生态理念注入,海河一天一个样,不仅漂亮起来,而且洋气起来、大气起来,海河犹如一条律动着国际“范”的飘带。海河儿女正在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海河,默默见证津城沧桑巨变。近些年,每年总有好几拨外地的朋友来到津城,逛逛街,看看景。我首选的就是乘着海河夜游船,陪着他们从天津站出发,在旖旎的景致里,游船缓缓驶过解放桥、津门津塔、古文化街,一点点朝“天眼”驶去,朋友们拿起手机,不停地拍着,通过海河上这道流动的风景,感受海河两岸变迁和津城人文风光,并带往各地。

海河犹如一面镜子,照亮历史也照亮未来。在建党百年华诞之时,我再次站立在津湾广场欧式建筑群的亲水平台处,感受着海河奔腾涌动,带着海河儿女的伟大梦想,流向远方,流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