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基础局科研设计院成功完成高寒地区水电站防渗施工 职工创新技术攻克“极寒施工关”

  

□记者王洪宇 通讯员何敏

本报讯 日前,记者从中国水电基础局获悉,该局科研设计院职工以“五小”创新活动为载体,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某水电站通过创新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助力潜水员在零下30℃的环境下,对这座国内纬度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进行渗漏处理。截至目前,各项检测数据显示,水电站渗漏处理效果显著。

新疆阿勒泰水地区某电站,因渗漏量较大需进行综合防渗处理。项目涉及多种工艺和材料使用,加之地处西北极寒之地,不但要大面积冬季施工,且有冰下潜水浇筑施工工作,挑战性极强。中国水电基础局科研设计院职工到来之前,已有两家单位铩羽而归。

施工过程中,科研设计院职工迎难而上。冬季地表最低气温超过零下30℃,库水冰冷刺骨。因温度过低,潜水员头盔呼吸阀容易出现结冰现象,影响潜水员人身安全,作为项目职工的“主心骨”,项目负责人高宏志多次向专家请教,闷头钻研,最终通过给潜水员供气管加热除湿的方法,有效缓解呼吸阀结冰现象,带领项目团队顺利闯过“极寒施工关”。

因水电站的库水温度极低,水下施工工序繁杂,每次潜水员仅能作业30分钟,效率非常低。为减少水下作业时间和节约潜水成本,项目团队积极参加“五小”创新活动,设计制作“预埋螺栓且免拆除的透水网孔模板”,将水下面板分缝处表止水安装所用的膨胀螺栓提前固定在模板相应位置,在进行水下环氧混凝土浇筑时形成螺栓预埋。新型模板的使用,免去模板拆除和混凝土钻孔两道工序,极大减少了潜水人员水下作业时间,与传统工艺相比可节约潜水成本近300万元。

此外,在工程建设关键时期,职工改进水下环氧混凝土浇筑料斗结构,加大料斗体积,并设置便于水下操作的料斗放料阀,大幅提升了浇筑速度,保证了水下浇筑任务按期完成。同时,本次工程无安全质量事故,渗漏处理效果显著,受到参建各方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