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束丝工作,要有一股“轴劲儿” ——记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金山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导体车间束丝组组长武海叶

  

武海叶在束丝机前工作 秦帆/摄

“武班长,您看16号束丝机,一直在报警。正赶上月末,这还没盘点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眼看2000吨的任务量就要交货了,时间这么紧,您快来给解决解决吧。”“别急,你们先看看别的机器,我马上就到。”记者在采访武海叶时,她正在电话里与同事沟通着技术上的问题。

2006年武海叶被分配到金山电缆,转眼已过去16年。回想刚来到金山电缆那会儿,武海叶说:“每天的工作量很多,也曾想过放弃,但都咬牙挺过来了。”

一轴0.18的单丝,有近10公斤的重量,展开的长度有60公里,而每一根单丝仅有0.01毫米。按照束丝的质量要求,不能有一根残丝,否则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造成不平整、背股的现象。干束丝工作,要有一股“轴劲儿”。武海叶刚工作那会儿,带她的师傅会对一些专业知识和维修常识给予指导,帮助年轻人快速掌握诊断故障的技巧。“小武是一个爱琢磨、爱钻研技术的姑娘。”武海叶的师傅顾淑梅这样评价她,“在工作中她一旦遇到挫折,解决不了的事,总会自己琢磨钻研,这样也好,她可以成长得更快,让我省了不少心。”

“您可别小看这一步,先得检查好外观,然后再看有没有断丝,如果有断丝,即使打了结儿,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会有坑洼不平的现象。”武海叶边向记者解释,边将手中的单丝挂在束丝机上,随后,又经过分线盘,将单丝绞成需要的产品。

记者见到,武海叶先用眼睛查看单丝的外包装,随后很快地将单丝上到束丝机上,由于单丝的规格不一样,越细的单丝在合成的过程中难度越大。武海叶的同事说:“干我们这一行,又脏又累,而且还要把每根单丝分好,在几十秒钟内要将单丝绕到每分钟近几千转的转轴上,由于转动的时候会产生热量,操作一不小心,就会将单丝折断,不少新工人因为胆怯而对这个工作顾虑重重,有的干脆选择了离开。”

“工作时,我只要用手指搭在单丝上,随着机器的转动,就能判断出它会不会出现残次品。干这项工作也没有啥诀窍,也许我跟这份工作比较投缘。如果观察不够仔细,就会给下一道工序带来麻烦。”武海叶笑着说。武海叶还从技术攻关入手,钻研各种规格的束丝技术,力争细致、清楚地掌握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从模具的选用、焊头的方式、轴底线的合理应用等多方面降低材料损耗。近五年来,束丝班组不仅生产效率提高30%,铜丝的定额损耗也从1.0%降低至0.3%,累计实现节约原材料价值达90多万元,武海叶所在班组产量也超出定额达50%,束丝产品合格率达100%,达到零质量反馈,束丝优质品率达到98%。班产量由每月的月均100吨提升到月均130多吨,提高产量30%,创造了公司近30年班组的最高纪录。

本报记者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