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海区朝阳街道 于俊杰
初春,静海区蔡公庄镇四党口中村春潮涌动。大喇叭里播放着旋律优美的萨克斯演奏曲《回家》,在外求学和打工的人们纷纷回村创业、回家就业。
早在几十年前,四党口中村人就开始做起西洋乐器,当时的工厂还是小作坊,只能生产些零部件,不被人看好,有的人说:“一群土里土气的农村人还做什么乐器,他们懂什么是民族乐器、什么是西洋乐器吗?”可就是这样一群具有创新精神的平凡人,探索出了一条发展之路,拼出了一条通往国际市场的金光大道:在中国乐器出口跃居世界第一时,全世界超50%的萨克斯都来自天津四党口中村,由此便有了“中国乐器村”的美誉。媒体纷纷前来采访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和新闻频道“走进乡村看小康”专栏报道了四党口中村积极发展乐器产业,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典型事迹。
以前的四党口中村还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老旧的平房,泥泞的土路,村里的孩子都想通过考学离开这里,成年人也都想着法外出打工,地里的农田有的承包给了外地人种,也有的就在那荒着。后来村里建起了乐器配件作坊,成为村里的主要企业。当时配件加工费一个就几毛钱,甚至几分钱,一个月下来看似挺忙碌但赚不到多少钱,当看到乐器生产厂生意很火时,陈树行坐不住了,便有了自己组装乐器的想法,于是他从市里请来了专业的师傅开始了研发,从焊接、抛光、打磨、电镀、喷漆、组装再到最后试音,半年后他终于研发出了村里的第一支萨克斯,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制造流水线。从事纺织机配件制造多年的张国民,发现村里的乐器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就果断转型做起了乐器加工,他敏锐嗅到国外市场的需求远大于国内市场,便做出了一个具有开拓性的决定:先做国外市场,再做国内市场。于是,张国民从天津管乐器厂请来了老师傅。
有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加入,让张国民的信心更足了,他们对一百多道的生产工序进行了反复测试改进,终于生产出了第一批长笛。张国民带着新生产的长笛直奔北京、天津的外贸公司,一家家跑,根据市场反馈不断改进提升,终于达到了出口标准,也接到了来自韩国的200支订单,开始了海外市场的运营。
随后张国民又对萨克斯、小号、长号等乐器品种进行丰富,使企业制造品类多样化。他说:“几年后销量逐年上升,几乎是做多少、卖多少,海外订单源源不断。”随着订单猛增,为了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他前往英国、德国等地的管乐制造公司交流探访,学习先进工艺对乐器的孔径、按键等进行了定制化改进,在西洋乐器内融入了“中国巧思”,精确的音准和动人的音色得到了海外客户的好评。他的公司成为了村里乐器的龙头企业,在2022年第19届国际上低音号大号艺术节、美国“纳姆”乐器展、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乐器展览会等会展平台,受到了海外客户与音乐家的关注和好评。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有80%的村民从事与乐器相关的生产制作,其中85%的乐器出口海外。
随着人们的文化程度不断提升,喜爱乐器的人也越来越多,四党口中村的乐器制造也迎来了春天。随着乐器生意火起来,村上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外出打工的人们也不再外出了,学业有成的大学生陆续回家乡创业发展,走起了乡村振兴致富路。
如今的四党口中村道路平整,绿树绕村,房屋整齐,萨克斯优美的旋律在空中飘荡,人们正满怀希望奔向未来,用奋斗奏响乡村振兴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