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孙祎 吴淑平
本报讯 “非遗+文创”市集、汉服变装、南北文化碰撞、非遗宝藏店铺……连日来,来自京津冀、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省市的近百项非遗项目,亮相杨柳青千年古镇,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大运河非遗文化的保护成果。
据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杨柳青古镇,是大运河文化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西青区坚持文化引领,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了“非遗+旅游”名片,目前,全区共有81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9项市级项目、2项国家级项目(香塔音乐法鼓和杨柳青木版年画);共有107人被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包括3位国家级传承人和7位市级传承人;编辑形成了双语版《天津市西青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等保护成果15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的决策部署,展示大运河沿线的非遗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西青区会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杨柳青古镇景区举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天津非遗主场活动暨第五届“运河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活动邀请来自京津冀、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省市的近百项非遗项目,开展形式多样地展览、展卖、展演等活动,通过设置非遗文化市集、非遗大师活态传承体验、大运河沿岸特色节目展示、南北方戏曲曲艺展演、汉服文化巡演、非遗文化祈福等七大板块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大运河非遗文化的保护成果。活动中,来自运河沿岸省市的6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还现场展示非遗精品,展现了运河沿岸独特非遗文化;大家集中观看了舞蹈《书写大运河》《船工号子》动态表演等节目。
据悉, 西青区将以此次非遗展示活动为契机,把握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传承历史文脉,讲好运河故事,让大运河焕发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