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出全国首批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全市累计400余名数字人才获得证书

  

□记者高竹君 秦帆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市人社局获悉,我市35名数字人才获得全国首批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我市成为全国首个颁发智能制造、区块链、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4个数字技术职业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省市,在加快推进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中取得标志性进展。目前,我市共组织26期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累计400余名数字人才获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人工智能专业具备典型的通用技术特征,能够作为一种“工具”在几乎所有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通过创新“场景驱动、产教共评”培训模式,大力培育高素质人工智能专业数字人才,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19年,在人社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人工智能专业职称评委会,出台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专业职称评价标准。此次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考核评价的组织实施,拓宽了我市人工智能领域评价渠道,取得初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35名学员,同时获得助理工程师职称,打通了学员“等级认证”与“职称晋升”的双向通道。

市人社局充分发挥南开大学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载体作用,主动对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探索构建“人才培养—等级认证—保障激励—就业服务”全链条培育体系。培育项目依托南开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优势,由计算机学院优秀师资领衔授课,培训课程紧扣国家标准,利用理论和实操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确保学员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平台设计与应用等核心技能上获得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