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六年职工文旅节 一片工会乡土情
——宝坻区总工会六届职工文化艺术旅游节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一年一个新文化主题、一年推广一个特色乡村,宝坻区总工会以“乡村振兴”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为抓手,以一年一度“职工文化艺术旅游节”为载体,将丰富职工文娱生活和助力乡村文旅建设相结合,从2016年到2021年,连续6年举办宝坻区职工文化艺术旅游节,发挥工会自身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工会工作道路,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画卷。
10月的宝坻区小辛码头村一片丰收景象,稻田泛黄,河蟹鲜美,村里每户农家乐都是宾客盈门,格外繁忙。不久前,宝坻区总工会在这里举行了第六届职工文化艺术节旅游节暨秋韵稻蟹节,不但组织职工志愿者为村民送上文艺表演,还对村里特色农产品和农业游项目进行了大力宣传推广。“十一”黄金周以来,这里已成为了职工家庭度假休闲的首选地,更为当地村民提升了收入。
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产业兴旺,旅游业具有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综合性强、带动面广等优点,非常适合当地乡村实际发展,而宝坻区总工会则根据自身区域特点,抢抓机遇,配合区政府兴农规划,创新工作思路,把在乡村举办“职工文化艺术旅游节”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特色工会工作,至今已坚持了6年。
“每一年文化节宣传推动的特色村,都是咱们工会干部经过广泛调研、反复斟酌、精心谋划推出的。”该区总工会负责人介绍,2016年4月16日,宝坻区总工会筹办的首届职工文化艺术旅游节——印象桃花节,在该区的口东镇八台港村举行。选中这个村则是看中了该村桃子种植和春季“桃花”亮点,从而在全市提升该村知名度。有乡村亮点,还要有职工文化内容。该区总工会把“劳动光荣·大美宝坻”摄影展、京津冀书画名家走进农家院、特色产品展示展卖等9大项线上线下联动的展览、展演、展示活动全部引入该村,在职工文化艺术节期间赚足了游客眼球,为该村吸引了来自京津冀的众多游客。从此,八台港成了京津唐游客踏青的好去处,桃园花海的灼灼芳华也填充了更多人的“宝坻印象”,为宝坻区打造了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首届职工文化艺术旅游节的成功举办,让宝坻区总工会明确了工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路线。继2016年印象桃花节之后,宝坻区总工会又相继在宝坻区大钟庄镇葫芦庐、八门城镇欢喜庄农业产业园、大口屯镇林海龙湾菊花基地、新安镇车辋港辣椒产业基地、黄庄镇小辛码头水稻种植基地等地,举办了“纳福葫芦节”“丰收稻香节”“魅力菊花节”“浓情辣椒节”和“秋韵稻蟹节”等五届职工文化艺术旅游节。6年来,在宝坻区总工会为乡村文旅发展精心打造的职工文化艺术旅游节平台推广带动下,如今的宝坻乡村旅游已是异军突起。与其他地方农家游相比,这里距离市区更近,每个村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而且价格也有优势,乡村游成了该区乡村经济快速提升的有效途径。
80后的李超是小辛码头村村民,以前一直在外打工,这两年村里环境变化,他也回到家乡干起了旅游,经营起自己的农家院。“工会组织文化旅游节后,很多游客慕名到我这里,现在基本提前一两周就预约满了。”说起自己农家院的生意,李超兴高采烈地说。政府的支持,工会的帮助,这两年村民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回乡发展经营农家院,政府帮助他们购置了桌椅设施;缺少客源,没有知名度,工会又搭台给他们在职工群体中推广宣传;不懂烹饪技术,工会组织国家级烹饪大师进村手把手义务教他们做菜,提升服务水平。农忙时,为了不影响村民的经营,政府用无人机帮村民撒农药、联合收割机帮村民收庄稼,让农民种地和经营两不误。“现在农村生活真的太好了。”李超说,在家创业日子过得很舒心。
据介绍,六届文化艺术旅游节,带来了12场振奋人心的项目签约,带来了14万中外游客,带来了5000万乡村生态游的增值红利。如今,宝坻区职工文化艺术旅游节已将农业资源开发、休闲旅游、招商引资融为一体,成为“节会经济”的一个品牌项目,成为该区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平台,更是对宝坻区“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理念的最好诠释。
记者李汝斌 通讯员郭杰 王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