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香 秋色 秋收忙

大港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孙连杰
常言到:“春华秋实。”进入九月,我的家乡宝坻,又迎来了瓜果飘香、遍地金黄、五谷成熟的收获季节。秋风乍起,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田间作物成熟时特有的清香。这熟悉的味道,不由得让我回想起当年“大秋”会战的火热场面。
“大秋”是人们对九、十月份收割大田作物的统称。通常是先收割玉米、高粱等秸秆作物,接着是芝麻、谷子、大豆、棉花等矮棵作物,最后是地瓜、花生等地下作物。
开镰前,田野里一片金黄。微风吹来,庄稼翻滚出千层波浪。挺拔的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随风摇曳;金黄的玉米,露出灿烂的笑脸,雍容典雅;沉甸甸的谷穗,点头摇摆着腰身,谦逊有礼;绽开的棉花,捧出朵朵白绒花,深情款款。
乡亲们每天都起早贪黑,争分夺秒抢占农时。天不亮,人们就起来,准备好收割用的农具。车把式手摇长鞭,赶上马车、牛车,年轻小伙驾驶着拖拉机,人欢马叫,整装待发。大家挤上车,在崎岖的乡间土路上蜿蜒行进,流水般涌向不同的战场。突突的马达声,伴随着清脆的鞭子响,划破黎明的宁静。
晨曦中,一道道宽窄不一的车辙印,深深浅浅、弯弯曲曲地伸向庄稼尽头,车辙较深处常常残存一方小水洼。野草恣意蔓延着,叶尖挂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爬满小路两旁。车辆掠过草丛,不时惊动蛰伏其中的蚂蚱、蟋蟀等小昆虫,四处乱跳,夺路而逃。
玉米地中,一片片叶子枯黄、无惧色褪颜衰的玉米,哺育出了金灿灿的果实。
地里的玉米秸叶,高耸过人、密密匝匝,七步外看不到人影。干活时,满耳听到的,只有镰刀砍玉米秸发出的声响,还有玉米秸倒地的“哗啦”声。如果有事,便要扯开嗓子,大声呼叫。一旦听到有人呼叫,大家都停下手里正干着的活,侧耳细听。如果呼叫人与被呼叫人联络不上,就会掀起一轮传话接力,其间还会夹杂传话的更正,到头来常让人啼笑皆非。嬉笑间,人们得以短暂小憩,缓解了疲劳。
玉米陇间,常常是套种的黄豆、红豆或白豆等豆科作物。从春到夏,各色昆虫、野生动物早已在这里安营扎寨。腿脚扫过之处,惊得小虫们一片慌乱。偶尔碰到“呼啦”一声逃走野山鸡、野兔的人,顿时头皮发炸,气血上涌,心口“砰砰”跳个不停。惊魂未定之余,难免有一丝未曾抓到的懊悔。幸运时,也能捡到一窝鹌鹑蛋,或围堵到一只鹌鹑,回家后,无疑会给孩子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如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早已不复存在,没有了寒耕热耘,没有了稼穑艰辛,但乡亲们春华秋实的心情不会改变,创造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改变。家乡人民与时俱进,实现了由“人工耕作”到“机械生产”的华丽转身。
农户间土地流转,大量农田重新优化组合,沃野连片,一望无际,连绵不断。各类收割机按作物类别,布局于田间地头,蓄势待发。从天空中俯视,仿佛一粒粒棋子,等待着某个巨人,在大地上落子对弈。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开动声,饱满的果实,瞬间颗粒归仓,同时收割的秸秆、秧苗,就地粉碎、压缩、打包,以饲料成品,发往牧区。在这希望的田野上,处处是采撷秋粮的收获,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农粮收获之余,稻蟹综合种养、特色农产品示范区等绿色农业异军突起,立体养殖、无公害管理深入人心。
一块块湿地、稻田里,稻穗随风起舞,稻香四溢。壮实实的螃蟹,双拳挥舞,黄满膏肥,吸引着前来观光的八方来客;一方方鱼池荷塘边,白生生的莲藕酿出了甘甜,成群的鱼虾,张满渔网,打造着农家人绿色食品的名片。
朝天椒示范区,株株结出红彤彤的果实,好像为大地铺上一层红地毯。自动采收机往来穿梭,机械化分拣、去蒂、包装,人们在快捷、高效的劳作中,享受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带来的喜悦。
秋意浓郁,怎不令我赞美故乡绚丽多彩的秋姿;秋收丰盈,怎不令我赞美家乡人民,不惧艰辛、朴实无华的奋斗精神!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伟大的家乡人民,在播种希望、收获幸福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