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
6月6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电子产品使用增多、户外活动减少,增加了近视发生和进展的风险。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疫情期间注意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一、线上学习期间近视预防
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要求。线上学习期间,应限制线上学习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1.线上学习时间,小学生每天不超过2.5小时,每次不超过20分钟;中学生每天不超过4小时,每次不超过30分钟。2.减少线上学习外的视屏时间,除教育部门安排的线上教育时间外,其他用途的视屏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
电子产品选择和摆放要求。尽可能选择大屏幕电子产品,优先次序为投影仪、电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电子产品摆放位置应避开窗户和灯光的直射,屏幕侧对窗户,防止屏幕反光刺激眼睛。
读写姿势。观看屏幕听课时,可保持肩部放松,上背部扩展,上臂与前臂成90度角,腕放松,规则地呼吸。观看视屏写作业时,读写姿势要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眼睛距离书本约一尺(约30厘米),身体距离书桌约一拳,握笔手指距离笔尖约一寸。
注意手卫生和眼健康。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洗手,采用“7步洗手法”并保证20秒以上的时间。不用手揉眼睛。如果眼睛出现干涩、异物感、有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眼痛等症状时,应停止视屏行为。如症状不能缓解,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二、复学后近视预防
复学后,继续培养和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随着课堂教学逐步正常化,学校应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恢复眼保健操制度,提供良好的采光照明条件,及时调整课桌椅,增加自然光条件下户外活动。
养成好的用眼行为。读写时间30-40分钟后要活动性休息10分钟,远眺。不在走路时、直射阳光下和动荡的车厢内看书与看手机。
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年龄越小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少。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应尽量避免暴露于手机、电脑等视屏环境,家长应起表率作用。
眼保健操。做眼保健操前彻底清洁双手,可选用不接触眼部的“眼放松操”“爱眼操”。
增加自然光条件下户外活动。疫情期间学校体育课和30分钟大课间应在户外进行,错时、错峰,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的距离。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倡导近视儿童青少年每天户外活动3小时以上。复学后提倡儿童青少年通过步行上下学、课间走出教室、下午放学后先进行户外活动后完成家庭作业等方式,增加户外阳光接触时间。
三、疫情期间学生视力监测和屈光筛查
复学后开展视力监测和屈光筛查,遵循《中小学生视力筛查规范》(WS/T663-2020),应做好各项防疫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学校应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学生视力监测和屈光筛查,完善视力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
开展视力监测和屈光筛查。及时登记视力监测结果,完善视力健康档案。统计学校各年级学生视力不良和筛查性近视率,并与上年度同期比较。向家长反馈学生视力健康信息并指导家长开展近视防控工作。
检查场地的要求。应尽可能在露天操场或大体育场馆等场所进行,保持空气流通。
四、疫情期间验光配镜卫生防护
视力矫正。疫情期间,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如视力低下影响到学习或生活,则需要进行视力矫正。框架眼镜是儿童青少年最安全的视力矫正方法,应当按照配镜处方来验配眼镜。不提倡配戴隐形眼镜,因控制近视需要配戴角膜塑形镜等特殊类型的隐形眼镜,必须严格遵从医嘱。摘戴隐形眼镜之前必须保证手部清洁,严格按照“7步洗手法”洗净双手。
验光配镜。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的常规视力复查、验光配镜等,建议暂缓就诊。如因视力下降影响学习确需验光配镜,应到专业的医院眼科或眼视光中心就诊。
(衡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