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纸上书写人生


徐朝

我在上学时就爱写作文,特别羡慕记者、作家,总想有一天自己写的字能变成铅字在报刊上发表。刚参加工作时,公社印制的大都是横格纸,供销社也很难买到方格纸,有的话也是一角钱一张,当时对月工资只挣18元钱的我来说,更是望而生畏。只能用公社印制的横格纸,垫上几张复写纸,用小尺子标着,用圆珠笔画出方格,尽管这样,写稿时也舍不得用,先在横格纸上打出草稿,稿子修改完后再抄写在方格纸上,寄往报社。

方格纸圆了我的写作梦。后来我应聘到本公社——景县后留名府公社(已改为乡)任半脱产协助员,负责通讯报道工作,找到了发展的平台,便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去,以实际行动,圆了自己的写作梦。白天下乡采访,晚上“爬格子”,第二天把稿子寄出去。

记得1978年12月23日下午,大雪纷飞,我突然接到县委报道组董书尧同志的电话,他告诉我,因雪下得太大,他们不方便来采访,让我抓紧去毛主席批示的全国养猪先进村魁星庄大队写一篇纪念毛主席诞辰85周年的通讯,《衡水日报》急着用。我顶风冒雪,徒步来到魁星庄大队,旁听了座谈会。当晚写好初稿,再修改,最后认真地抄写在方格纸上,这时候天已蒙蒙亮了。稍作休息,上午赶紧乘车去《衡水日报》社送稿。长篇通讯《魁星庄的怀念》于12月28日刊发。

1993年6月14日下午,一场罕见的风雹疯狂地袭击了景县后留名府乡,农作物遭受严重损失。风雹过后,乡政府立即召开了乡村干部紧急动员大会,号召各村开展生产自救。当晚我撰写了《灾害压不倒坚强的人民》一稿,我在横格纸上写完修改以后,让办公室曹印伦同志帮我抄写在方格纸上,第二天我送往报社,6月17日,《衡水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此稿,还获得了“头条新闻大赛”三等奖。

2012年,《衡水日报》为庆祝创刊50周年,开展了“我与《衡水日报》征文”活动,我即兴在方格子上顺畅地写下“我与《衡水日报》35年情缘”,于8月17日在《衡水日报》刊发。

方格纸帮我传播了正能量,也坚定了我抨击社会一些不良现象的信心。我在下乡过程中发现,有个别机关干部深入农家,不是真心实意,而是走过场,摆花架子等现象。我撰写了《切莫坐在炕头拿起派头》《切莫真的挂起来》等小评论,先后被《衡水日报》《河北日报》采用,《切莫坐在炕头拿起派头》小评论,《党建》杂志于1990年第七期刊发。

多年来,我从一个半脱产协助员转为正式国家干部,尽管我的职位一变再变,但我写稿的初心没有变。“方格纸”成了我形影相伴的朋友。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人们在电脑上打字,发电子邮件。但我每当写稿子时,还是习惯先在方格上打草稿,再打到手机或电脑上。总感觉只有这样心里才踏实,思路才不容易被打断。我时常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笨、方格纸“依赖症”,还是对方格纸心存留恋的那份情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