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发展成果 共享幸福生活
我市开展系列民生专项整治行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本报讯(记者张玲玲)12月7日,中共衡水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衡水恒通热力公司监控中心举行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现场新闻发布会之城市管理篇。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艾汝辉就有关情况进行了发布。该局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市民的提问。
艾汝辉介绍,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他们以百姓所思、所盼为努力方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立足行业实际和主责主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涉及民生的专项整治行动,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推进民生实事,补齐城市短板。2021年,该局承担省20项民生工程中的5项工作,目前已全部按要求完成,其中雨污分流改造、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全省排名并列第一,其他3项工作也超额、提前完成省定任务。同时,该局承担市20项民生实事中的4项工作,目前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市区主干路罩面已完成,市区人民路东延、育才大街南延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畅通反映渠道,巩固和群众沟通的桥梁。该局将“市民随手拍”系统和“12319”城管热线作为倾听民意、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抓手,利用小区电梯、公交车、出租车、114平台、报纸、电台、新媒体等多种载体,多途径、大力度宣传、鼓励、动员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同时,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形成闭环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线路和系统,提升响应速度,对于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全面予以回复。7月份以来,他们通过“市民随手拍”系统收到市民群众反映事项1632件,“12319”城管热线电话受理各类问题1695件,回复率达100%,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开展系列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一是开展积水区域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强降雨后,市区部分地势低洼且处于管网末端的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积水的情况,该局积极组织桃城区、衡水高新区等相关部门进行5次会商,并邀请省内排水防涝专家现场勘查,分析积水原因,“一点一策”制订解决方案。随后,他们采取剔槽、清淤、拉管、埋设管道、雨污管网切换连接等措施,使原积水区域都实现了雨后两小时内排沥完毕,无长时间、大面积积水的情况,为市民营造了安全畅通的通行环境。二是开展沿街商户占用公共空间专项整治行动。该局重点针对沿街商户私设隔离墩圈占便道,私设地锁、升降杆等阻挠、妨碍他人使用公共停车位的行为进行整治,清理、拆除违规设置的各类障碍物。同时,他们加大便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施划力度,做到见缝插针、应划尽划,最大限度增加停车位,方便市民停车。目前,共清理违规设置的地桩、地锁、隔离墩、反光锥等720余个,清理拆除私设停车升降杆40处,整治随意圈占便道、侵占公共场地700余处次。三是开展城市“蜘蛛网”和废弃线杆专项整治行动。该局出动高空作业车辆协助各管线单位剪除废旧线缆、拔除废弃线杆,并组织人员对电力、广电用于信号传输及运营商预留的部分季节性调线进行捆扎。同时,督促相关单位开展地下管网工程建设,加快线缆入地进度。目前,共剪除线缆21.8万余米,捆扎线缆2.68万余米,拔除线杆87根,完成入地2万余米。此项工作在全省予以推广。四是开展市区主干路罩面维护专项提升行动,对市区14条主干道进行罩面维护,总罩面面积达190万平方米,并首次在市区采用热熔技术施划道路标线,增强道路标线的反光性和耐磨性。同时,他们对市区前进大街的9座桥梁便道进行提升改造,改造后的斜坡与原有的路面保持平顺相接,让百姓出行更加便利。五是开展市区供热老旧管网专项改造行动。今年,市区改造供热老旧管网12.25公里,新增换热站5座,新增供热面积167万平方米。六是开展市容环境大提升专项管理行动。该局建立“环卫+”管理模式,形成执法支队、建筑垃圾管理中心、监督指挥中心、市政、排水等部门“一盘棋”的互通联动联勤体系,在实行“水洗机扫、以克论净”环卫作业模式基础上,完善和调整了市区环境卫生清扫机制,并确保管理无缝隙、不断档、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