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色影片 学百年党史

——一位普通老党员的思想感悟


贾同淮

为了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保护眼睛,退休后,我自己约束自己,白天唱戏,练书法,上老年大学,骑车赏景,决不看电视。但是对中央四台下午的红色影片,我却不知不觉地放松了约束,越看越上瘾。比如《毛泽东》《长征》《解放》《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开国元勋朱德》《海棠依旧》《摇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等等。也许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原因吧,对这些红色影片我情有独钟,总觉得人物、事件离自己近,怎么看都看不够。而且通过看这些红色影片受到不少党史方面的教育,影片中展现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和牺牲精神深深震撼了我,撞击着我的思想灵魂。

我们党信仰坚定,矢志不渝。那个时期的共产党人,为了救国救民,为了共产主义理想,有的背叛剥削阶级家庭,有的远渡重洋,有的在敌人屠刀面前慷慨陈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涌现了一大批方志敏、夏明翰、刘胡兰、杨开慧,以及黄继光、董存瑞、杨根思等英雄人物,还有“狼牙山五壮士”、“硬骨头六连”等英烈群体。毛泽东同志本人也曾多次被错误路线代表人物排挤、打击,但他始终不改救国救民的初衷,同形形色色的错误路线人物斗争。还有朱德、周恩来等,都曾为了真理,不怕坐牢,同左右倾路线的当权人物,进行过坚决斗争。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信仰的伟大力量,看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慨……

我们党创建并实践了党管军队,政治建军的光辉道路。南昌起义后,我们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当年,毛泽东同志就领导和实行了“三湾改编”,探索了“支部建在连上”的伟大创举,真正从体制、制度层面实现了党指挥枪,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此,这个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己任的无产阶级政党,尽管道路坎坷,却坚强正确地领导和指挥这个“枪杆子”,取得了节节胜利,使我们国家逐步走向繁荣富强。

我们党作风民主,遇大事集体决策。毛泽东同志雄才大略,高瞻远瞩,运筹帏幄,决胜千里。但他在军事战略上,国家大政方针上,从不搞家长制,不搞一言堂,都实行民主集中制,通过党内集体研究,党外征求意见,集思广益而决定。凡遇大事决策前,我们党都通过集体领导的方式,如书记处会议,政治局会议,党代会等研究决定。再比如,“精兵简政”这个大方针,就是听取了党外人士意见而制定的。更大的事,要通过全国党代会或人代会讨论决定。

我们党为群众谋利益,与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党从“一大”到新中国成立,从“秋收起义”到“三大战役”,始终不忘初心,以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为最高目标,视群众为父母,甘当人民的子弟兵,打土豪,分田地,建农会,让贫苦农民“耕者有其田”,翻身作主人。亿万劳动人民拥护共产党,革命热情像火山迸发一样,他们坚定跟党走,宁死不回头。不论解放战争,还是抗日战争,踊跃参军、支前,形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和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勇往直前,夺取了全国政权。解放了的农奴、淘粪工、售货员、车间工人、农民等当家作主,有的成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还有的进了党和国家机关,甚至成了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

通过观看一系列的红色影片,我受到了实实在在刻骨铭心的党史教育。那些看得见摸得着英雄形象令我深深震撼。虽然已退休,但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仍旧坚持我的党性不滑坡,党的宗旨时刻不能忘。我要努力做一个社会文明的促进者,做一个正能量的实践者和传播者。这些年,我先后创办了两个京剧俱乐部,为京剧爱好者搭建平台,为传播传统文化助力。组建了衡水京剧票友志愿团,经常到光荣院、养老院义演,很爱欢迎。坚持低碳出行,市区内恪行步行、骑车、坐公交三步曲。利用微信朋友圈传播正能量,坚持用《晨读》、《推文》的形式传播健康论文和保健养生知识。业余创、编、演抗疫戏曲歌曲,利用线上形式,鼓舞群友们的抗疫斗志。此外,我还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努力做个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