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儿子算算术
王俊岭
昨天,看儿子算算术题。
老师教的10至20之间的数减10以内一位数算法是:先把被减数分成10+X,再用10减去减数得Y,最后让X加Y得到想要的结果。
儿子觉得这样的算法太麻烦,不直接,就自己数数,比如,12-5=?儿子从12开始数,12、11、10、9、8,数了5个数,就认为减去了五个数,写的试卷上得数为8。
这是我发现好几个错误之后,慢慢跟他聊才发现的“省事的算法”。
于是,我举了一个例子,屋子里有爸爸、妈妈、儿子,三个人,问3-2=?让他数数,数一个数,就出去一个人,儿子数3,我出去,数2,他没动,沉了一下,儿子笑了。
我俩聊道:
“按你的算法,得数是2,对不对?”
“对。”
“实际应该是几?”“1。”
“知道哪里错了吗?”“知道了。”
我于是说,你这个办法不科学,就是在这里:一方面容易人为造成数的误差,一方面容易误认为最后的数是得数,实际最后的数没有了,最后数到的下一个数才是得数。
还有更奇葩的。12-8=?
儿子是这么算的:12可以分为10和2,他觉得10-8,一个一个数起数来太麻烦,要从10一直倒着数八个数,于是把10又分成5+5,8分成4+4,两个5、两个4,分别作减法,得到两个1,1+1是他拿手的,等于2,2再加上从10分出来的2,最后等于4。
我对这种算法表示既惊奇又气愤。
惊奇的是,他自己觉得老师的算法麻烦,竟然有了自己的“解决之道”。
气愤的是,为什么独创“独门绝技”呢,因为自己没记住十以内的拆分法(1和9,2和8,3和7……5以内的数掌握比较熟练),于是自己的算法产生了。
我无奈地摇摇头。不接受老师的算法,自己“闭门造车”,看来我该给他做做思想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