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畅通守护平安有我在”
——我市交通检疫站点见闻
本报记者 段文雅
春节临近,春运到来,人员流动性日益加大。在全力防控疫情的形势下,我市各交通检疫站点如何既保畅通又保安全?1月18日,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高速路口和衡水北站、衡水火车站,发现春运一线的工作人员正加班加点严密防控;旅客均能理性看待、积极配合监测检查。
“请佩戴好口罩进行测温,并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来衡返衡人员请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当日上午9时30分,在榕花大街高速口,公安、交通、卫健系统的工作人员,正严格检查入衡车辆及人员信息,所有防控程序严格执行没有一点遗漏。
交通站点(场所)是外防疫情输入、守护人民安全的前端关口,容不得半点疏忽松懈和麻痹大意。自1月12日起,根据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交通检疫组〔2022〕2号通知要求,全市各交通检疫站点均配备了公安、交警、卫健系统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制度,对来衡返衡人员进行体温监测,查看“两码一证明”,对中、高风险地区来衡返衡人员落实“14+7”隔离管控措施。
使劲搓搓手,用力跺跺脚……趁工作间隙,在榕花大街高速口值勤的市中医院医务科科长路志敏赶紧“自动”取暖。“目前,我们工作实行‘三班倒’,确保24小时有人值守,对来衡返衡人员车辆严格执行‘逢人必检、逢车必查’。”路志敏说着,嘴里呼出团团“白气”。
不一会儿,又有五六个未携带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外地司机,来到临时核酸检测点。路志敏和同事们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登记车内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核酸检测。白天,他们采集咽拭子标本超过200例,晚上降到几十例。但大家更喜欢忙碌的白天,因为晚上气温降至零下,手脚都冻麻了。特别是开头值勤那两天,一晚上下来脚趾头冻得钻心疼。但没人抱怨苦和累,他们总是耐心又细致地做好疫情防控检查工作,赢得了过往司机的理解和配合。
10时许,四五辆外地牌照车辆自觉减速停在下道口处。“开展防疫检查很有必要,虽然耽误了几分钟,并不觉得麻烦,保障安全最重要。”正在排队等待核酸检测的保定车主冉先生说。记者看到,所有驶出高速的外来车辆都会稍作停留,每一位司乘人员都很配合,大家会在接受体温监测后由工作人员引导按流程操作登记。
同榕花大街高速口一样,衡水北站和衡水火车站进一步加强了外来人员查控。在高铁抵达衡水北站后,旅客由站台走到出站口,必须经过监测体温以及“双码一证明”查验后,才能走出闸机进入衡水市区。“目前的返程客流不算大,旅客们全都戴着口罩。”负责防疫查控工作的衡水北站派出所副所长张国胜介绍,他们加大了警力投入,全力配合车站和防疫人员进行相关查验工作,不少人嗓子都喊哑了。
“多的时候一天采集700多例。”记者见到市人民医院门诊总护士长肖荷妹时,她正穿着防护服引导旅客进行核酸检测。连日来,她和其他执勤人员披星戴月,不厌其烦、不辞辛劳地做着讲解、测温、查验、采样等疫情防控检查。被问到“春节是否放假”时,她笑道:“只要有流动,我们就不停歇。”
守好衡水疫情防控的“前哨”,扩大群众知晓率很重要。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交通卡口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展牌等形式,提高旅客对疫情防控各环节的知晓度。衡水北站和衡水火车站还利用车站广播系统循环播放相关防控要求和注意事项,得到了广大旅客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在衡水北站进行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杜娜希望广大旅客密切关注出行目的地最新疫情防控政策,确需出行的,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并自觉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