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的村庄就有希望
本报记者 周春旺 张旭辉 徐鹏璐
日前,走进景县连镇赵虎头村,记者深深感受到奋斗的美和梦想的魔力,村“两委”的蔬菜大棚梦,种粮大户赵建新的粮食深加工梦。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的实现最需要的就是这些有梦且付诸行动的基层党员干部和新型职业农民。
如今,乡村全面振兴的春风已吹遍赵虎头村大街小巷,吹进田间地头,鼓起了基层党员干部和村民为建设新农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
2018年,赵虎头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全身心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上,先后修了2000平方米的广场,建起7间活动室,铺上3000米的水泥路,还安装了路灯和健身器材,卫生有专人清扫……通过精心地“梳妆打扮”,赵虎头村形象越来越好,气质也越来越佳。
村“两委”干部轮流在村综合服务站值守,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邻里间、夫妻间有了矛盾,村干部就成了“和事佬”;哪家老人行动不便,出门倒垃圾困难,他们就变为上门清运垃圾的“志愿者”;他们还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宣讲员”……经过这么事无巨细地打理,赵虎头村也越来越和谐。
赵虎头是传统农业村。农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当下,赵虎头村“两委”干部正在谋划地块儿建大棚。原来,2021年,赵虎头村跟县里申请了50万元的帮扶资金,2022年就得落实到位,已计划好建大棚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到时,既增加了集体收入,又可带动乡亲致富。
“有了合适的产业,村里有钱了,就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更好地发展赵虎头村。”谈到蔬菜大棚项目,赵虎头村党支部委员赵雨心里装着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在赵虎头村西北,一处1300多平方米的地块儿被一排排玉米仓堆满,黄澄澄的,好像在赞美着这丰收的年景。这里储存着赵建新420亩的共计63万斤玉米。
201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新政策,要求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当年,赵建新和父亲赵根生就一起流转了50亩地,2017年发展到200多亩,一直到2021年底的720亩。
赵建新的地之所以越种越多,其实是各种优惠政策给了他底气。他家现有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大拖拉机等大型机械6台套,每台套都有几万元不等的补贴;他每年都会免费参加景县农业农村部门针对种粮大户的技术培训和参观活动,他也由“泥腿子”变为新型职业农民;县里还发布病虫害信息,帮他监测和预防病虫害,教他科学种田……
赵建新心底装着一个梦:耕地发展到1000亩,创办起自己的小麦面粉加工厂,还要创立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以后的政策会越来越好,只要我踏踏实实干,目标很快就会实现。”赵建新对未来充满信心。
记者和赵建新做了一个约定,要再来看看蔬菜大棚四季如春;尝尝赵建新家面粉蒸出的馒头,感受感受甜到心里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