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高新区的幸福密码:

民生实事守住“稳稳的幸福”


优美的人居环境

美丽乡村设施齐全

振华路南延

水体治理

安定新区

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文明城市创建走深踩实

义务教育深入人心

通畅的前进大街

本报记者 刘凤举 尹鹏举 文/图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接续不断的新起点。

路通了,灯亮了,生活环境变好了,读书更方便了……一年来,一桩桩、一件件暖心的民生小事如同涓涓细流,共同汇聚成衡水高新区爱民为民的磅礴江河,润泽着群众的心田。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衡水高新区始终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涉及生活、就医、就业等民生保障的网络在高新区越织越密。

去年,衡水高新区共梳理44个重点民生项目,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化解大额班级、道路提升改造、智慧社区建设等。截至目前,所有项目全部完成!衡水高新区以钉钉子精神接续奋斗,一步步展开、一项项分解、一件件落实,努力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让14万城乡居民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靓丽宜居魅力新区

幸福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源自老百姓内心的真实感受。谈及变化,家住衡水高新区的张强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开车去衡水高新区北区上班,要不走榕花街,要不就绕京衡大街,走这两条路不仅绕远,还经常堵车,现在振华路开通了,开车过来就十几分钟,节省一半时间。”大庆路至北外环的振华路南延主路面实现贯通,这让主城区到衡水高新区北区的道路再通一脉,分担了榕花街交通压力,交通拥堵得到了有效减缓,也方便了周边村民的通行。

“以前孩子上学要走两公里,现在好了,公立小学就建在了家门口,可方便了我们这些接送孩子的老同志。”家住顺兴街的张大爷高兴地说。顺兴小学的建成使用不仅解决了该区小学大班额的问题,也极大的方便了附近社区孩子的上学。

过去一年,衡水高新区围绕群众关心的交通、教育、医疗等问题,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区领导亲自挂帅督办,进而带动各单位大力落实民生项目。

——新建顺兴小学、回张小学等2所小学,新增学位2160个,大大缓解上学难和大班额问题。

——新修或提升改造养元路、振华大街、工业大街、衡兴大街等8条道路,缓解群众出行难问题;完成养元东路拓宽改造、衡兴大街等主干道路建设、前进大街等重点区域绿化提升,完成绿化面积25.2万平方米。

——完成宝云街(胜利路北)、胜利路(康泰街—宝云街)、桃源路(宝云街—康泰街)等路段破损便道修缮,共铺设便道8000平方米,维明街等道路更换破损井盖100余套。

——对三支渠、顺兴街、昌明大街(隆兴路以南)路面绿化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共种植卫矛、女贞5.5万株,地被植物3000平方米。对辖区所有主次干道、小街小巷、游园广场等区域精细清扫,对清平街、如意胡同、宝云北街沿街立面粉刷、冲洗。

出门即景幸福新居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宝云小区的蔡明在这里生活了近20年,他见证了小区由“旧”变“新”、由“乱”到“齐”、由“暗”转“亮”的升级更新全过程。小区内楼房加装了保温层、更换了老旧供暖管道。“宝云小区改造,改善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心。”

居民多方意见难协调、缺乏统筹管理,成为小区改造推进过程中的难点。衡水高新区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坚持问计问需于民,开展入户调研摸底,认真听取居民意见,决定小区要不要改,以及如何改,高标规划设计,提高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水平和改造效果。

去年,该区完成7个老旧小区改造,共5.3万平方米。7个小区均属于2000年以前建成、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失养失修失管、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改造内容均属于基础类,主要包括小区建筑主体屋面防水、外墙保温、楼道墙面粉刷、更换破旧楼道窗、单元门等,基础配套包括小区破损路面硬化、排水网改造、电线整理以及完善消防和安防设施、照明、井盖、围墙等设施,与智慧平安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同步规划,一并实施。

通过改造,一个个老旧小区“面子”好看了,“里子”舒适了,“老居民”开始乐享新生活,引得居民赞声一片。

家居有好房子,出门有散心地。衡水高新区为了持续提升城区品位,完成永兴路、宁安路等重点区域绿化补植、绿化覆盖,建成“口袋公园”4处。在“口袋公园”中,规划了花圃空间,栽植了特色树木,配置了创建文明城市特色雕塑、桌椅、特色铺装等,满足市民休憩、娱乐的生活需要。

目前,衡水高新区正在在对辖区各街道办事处、管理处摸底,编制新一年度老旧小区改造方案,让更多小区穿上“新衣”,让市民生活更加舒心。

宜业宜商活力新区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过去的一年,衡水高新区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大力弘扬“企业吹哨 部门报到”服务精神、城市管理“首违不罚”温情精神,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赶超跨越的“先导工程”,以“保姆式”服务助推项目建设,持之以恒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成立衡水高新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两个领导小组,优化项目进区决策流程,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和项目建设服务质量;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全天候不打烊智慧审批大厅,启用智能服务驿站,推行办事自助服务,实现“一网通办”。

——依托河北政务服务平台,推行企业网上申请、部门网上审核、结果实时反馈、证照邮寄送达,实现“零见面”审批;深化“标准地+承诺制”及“多评合一”改革,实现“零审批”服务;财政出资支付能评、环评、防雷等9项评审费用,实现“零收费”审批。

——以“免、减、缓、返、优”五种方式相结合,确保企业享受减费降税政策红利。建成了1个乡级122个村级行政综合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就近办事;目前,全区122个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已完成基础性硬件设备配置,配齐了工作人员,编制完善了工作制度、办理事项目录等标牌,业务主管部门对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中业务培训,具备了服务群众的初步能力。

利好政策吸引了诸多知名企业抛来橄榄枝:总投资65亿元的渤海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总投资11.6亿元的科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等32个项目签约进区,协议总投资120亿元;老白干四期、养元植物蛋白饮料、以岭万洋药物研发及产业化、中粮玉米深加工及果葡糖浆等34个项目竣工或投产。

更多的市场主体走进高新区、兴业高新区、深耕高新区,以营商环境“升级版”催生经济发展“加速度”,带动周边劳动人口收入的“大提升”。去年一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10.9%!

城乡协同绿色新区

走进“国家森林乡村”——衡水高新区东桃园村,仿佛置身美丽江南。这里建有8个赏花观景主题公园,实现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休闲生态游。粉饰一新的墙体、整齐摆放的公共垃圾桶、干净整洁的乡村路……这在几年前东桃园的村民们是不敢想的。

该区按照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一批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中,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核心。去年,该区高标准完成乡、村(社区)换届,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下降5岁,企业家型村党组织书记占比达到44.8%;深入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开门一件事”活动,办成实事好事539件。

——高标准、高质量、全方位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实施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116个村4.95万人喝上长江水;建设“大三格”无害化集中处理设施,将使覆盖49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并充分利用。

守卫青山绿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关乎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去年,衡水高新区完成2座市级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和滏阳河水质提升与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辖区3个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2处乡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Ⅲ类标准,达标率100%。完成农村厕所改造1591个,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

安定安宁平安新区

社会平安,民之所盼。

衡水高新区把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重要抓手,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高新区建设,有力维护了城区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平安,在创新举措中提档升级:

——在平安新区建设上强举措。建成智慧平安小区126个,每个小区安装人脸、车辆抓拍系统,确保一方平安;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乡村治保会工作职责,确保乡村和谐稳定;建立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坚决杜绝黑恶势力反弹。

——大力度推进冀衡路环境综合整治,周边违建已拆除,店外经营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等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市容环境得到有效提升。

——规范冀衡路、振华路两侧车辆,清理占压盲道、绿地车辆,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加强对冀衡路两侧施工现场的扬尘检查,确保大气污染二级响应期间无动土施工情况。

——大力推进滏阳河水质提升与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在滏阳河市区中下游断开展挡水围堰构建、排水、基质改良,水生植物及人工草种植、底栖动物投放等。最大限度消减入河污染物,恢复该水域生态系统食物网,形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顺畅的良性生态体系。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等系列行动,实现安全生产事故和人员死亡“零发生”。

——进一步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为群众解决诉求反映、矛盾纠纷等。

——面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各类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宣讲培训等活动,建立健全社区道德模范评议机制,宣传社区道德模范、好人好事、善行义举、移风易俗,引导社区、小区居民自觉养成文明习惯,不断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升级晋档。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总策略,抓细抓实“十个常态化、30项措施”,全力推进疫苗接种,不断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持续巩固和扩大疫情防控成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一切切依靠人民,是高品质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一切为了人民,是永不褪色的赤子情怀。站在新的起点上,衡水高新区在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奋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中,将一如既往将民生实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为群众幸福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