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惠民生 走好过渡期
武邑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本报讯(张保卫、陈章栋)摘掉“穷帽”后,很多群众担心会失去扶贫政策保障,造成后续发展乏力。去年以来,为消除群众疑虑,武邑县精准施策,坚持多条腿走路,扎牢民生保障网。
日前,在武邑镇韩王思公村“两委”办公室,驻村干部和脱贫户的“一对一谈心会”准时举行,大家都说出“心里话”,既传达了党和政府的政策,又解除了脱贫户的疑惑。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该县严格坚持“脱贫不脱政策”,不仅所有建档立卡脱贫户继续享受脱贫攻坚各项惠民政策,还采取多项措施扎牢民生保障网,让帮扶一直“在线”,为群众幸福“加码”。
围绕学有所教,狠抓义务教育政策落实。大力推行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持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义务教育零辍学。去年以来,共资助贫困学生4798人次,资助金额418万元。
围绕病有所医,狠抓基本医疗政策落实。健全四重保障机制,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对脱贫人口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县脱贫人口共有2681人次享受三重保障住院报销服务,报销医疗费总额1300余万元。
围绕住有所居,狠抓住房安全政策落实。针对去年以来连续降雨较多的情况,常态化组织镇村干部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对全县79861户农房排查全覆盖,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围绕水有所保,狠抓饮水安全政策落实。健全饮水安全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加快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524个行政村在水质水量、供水保证率等方面全部达到省要求标准。
围绕困有所扶,狠抓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的原则,组织各乡镇区开展全面梳理排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防贫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保障农村低保对象4437户7558人,保障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869户1911人,已全部落实兜底政策。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该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不差一项”的原则进行地毯式精准排查,找准群众差什么,对症下药补短板,不留死角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努力让脱贫答卷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