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力用情 为民办好实事
——我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本报记者 董楠
“……今天,就让我们用一件件身边事,来展现我市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3月21日,伴随着河北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史振平和我市优秀志愿者陈燕两位主持人的声音,我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衡水广播电视台演播厅正式举行。
“作为一名水利人,我清楚地知道——衡水的水资源太紧张了,地表水很缺乏,衡水很渴!”市水利局副局长梁开亮动情地说:“我们把加快推进水系连通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把老百姓切实受益的事办实办快办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做好兴水治水文章,以为民之心,践为民之行,解衡水之渴,惠衡水民生。”他以《源头活水润心来》为题讲述了他与同事们,带着“愿为绿水白头”的信念,努力破解“衡水缺水”困局,改善地下水环境,让每一滴水都能造福百姓的故事。
“昨晚上从这儿过时还是老样子,今天早上就变成了新路面,太快了!”“为了不影响正常交通通行,摊铺作业一般都在夜间10时至次日凌晨6时之间进行。”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艾汝辉介绍说,55个日夜里,他们顶风冒雪圆满完成了14条主干路的罩面维护,面积约190万平方米,创造了主干路专项维护的“衡水速度”。“百姓事,无小事。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城管人都在用心用情书写着为民故事。”
“破损的路面、陈年的垃圾、空中的飞线、杂乱的市场……都是我要寻找的目标,哪怕这些地方是在背街小巷、小区深处,甚至是隐藏在难以发现的犄角旮旯,我都要拿着放大镜,把它们一个不落地找出来。”工商银行衡水分行老党员孙凤良说,作为社会监督员,他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放在心上,一丝不苟抓监督,用脚步丈量衡水市区的广度,用积极作为提升百姓内心的温度,用实实在在的效果展现衡水万众一心创建文明城市的力度。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桃城区河西街道杨树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敬平,每每经过杨树社区院子里那一面鲜艳的红墙,总会扪心自问“分内的工作做好了吗?居民急难愁盼的事儿解决了吗?还有啥事儿需要再完善呢?”她作为一名“小巷总理”,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红墙文化”,全心全意解决人民群众小问题、小纠纷,让社区居民过上舒心好日子。她说,“我啥也不图!居民提到我的时候,说王敬平这个人还行,还说事儿,这就够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子有个好带头人,全村老百姓都有盼头。阜城县蒋坊乡东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爱华说:“我没什么豪言壮语,更不会说花言巧语,既然大伙儿选上我了,那就一门心思干。老百姓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就凭着这样的信念,她舍小家、顾大家,带领全村村民让一个远近闻名的“乱村”实现从“乱”到“治”的根本转变,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句句朴实真诚的话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次次直抵人心的共鸣,诉说着我市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行动。
历时一个多小时,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通过视频直播方式收看了此次报告会。他们纷纷表示,听了今天的报告会深受教育和启迪,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当前工作当中,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真正把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落到实处,立足岗位职责,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衡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