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协同发展“桥头堡”

——雄衡协作区安平片区掀起建设热潮


本报记者 段文雅 通讯员 田畅 张佳

华融环保产业园、绿峰管件防腐处理、海胜建筑基坑防护材料、庞德智能爬架平台等4个项目加速开工建设,总投资40亿元;承德建元装配式建筑、河北颇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物制药用高分子材料等3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58.5亿元;中材绿建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园等3个项目积极谋划推进,总投资46.8亿元……春潮澎湃,雄衡协作区安平片区掀起建设热潮。

努力在协同联动中实现大发展,安平县主动对接服务雄安新区,紧锣密鼓推进雄衡协作区安平片区建设,在招商引资、优化环境、实现成果转化等方面全面发力,着力打造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精心布局 建立完善体系机制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安平县距离雄安新区50公里,服务雄安优势突出。他们抢抓历史机遇,举全县之力推进雄衡协作区安平片区规划建设。

设置管理架构。成立一支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雄衡协作区安平起步区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推进征地拆迁、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及投融资等相关工作,构建起扁平化、快速高效的工作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按照雄衡协作区规划方案,安平县谋划了启动区266.19公顷、起步区300.75公顷的雄衡协作区安平核心区,并相继研究出台了《安平县绿色建材专业园区建设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为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起步区提供了路径支持。

优化产业布局。安平县着眼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将产业布局重点放在为雄安建设配套服务上,积极发展绿色建材、丝网及装备制造、商贸物流三大产业体系,为雄安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产品。

加强要素保障。安平县算清土地供需账,全力推进规划区内征地工作,目前共征地1070亩;完善配套功能,建成高新区污水处理站、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国道G338安平段,谋划启动了直通雄安的省道S333和雄商高铁深州东站连接线等一批道路交通工程,着力构建连接雄安的快速路网体系。

深化协作 精准开展招商对接

如今,无论是雄安新区市民中心、商务展览中心等城市地标,还是建设工地,都能看到安平丝网产品的身影。目前,安平县服务参与雄安新区建设的企业达到50多家,年销售额15亿元左右。

安平县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既“走出去”让特色优势产业走进雄安、服务雄安、助力雄安,又“请进来”主动接受辐射带动,打造承接雄安外溢项目的“主战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立雄安·衡水安平经济协作中心。去年11月份成立以来,坐落于雄安新区容城县的雄安·衡水安平经济协作中心,成为安平产品在雄安新区展示推介的重要载体,目前已有河北庞德铝模板科技有限公司、安平天拓华然市政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实现入驻。此外,安平县还有7家企业在雄安设立了销售门店、对接点,为雄安新区建设贡献着衡水力量。

积极开展招商对接活动。雄衡协作区谋划建设以来,安平县不断深化“标准地+承诺制”和审批机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并积极与雄安配套企业接洽,精准开展招商引资。目前,他们已与东方雨虹等公司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与中建四局、中铁二十三局、河北雄安坤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五家雄安企业建立对接,为两地协作铺好路、打好底。

科技赋能 实现“雄安研发、衡水制造”

在全力服务保障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进程中,安平县走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道路,积极承接雄安新区科研成果,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探索项目“离岸孵化”新模式。安平县充分利用雄安的人才、技术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交流,通过“离岸孵化”的模式,形成安平与雄安在制造与研发上的双促进。目前他们与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对接,初步确定了华洋公司聚乳酸原材料拔丝织网项目、京安公司生物制氢新技术项目等与两地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建立了定期互访、技术共享、成果转化的联系机制,切实增强了创新发展的动力。

打造合作共赢平台。安平县对接雄安需求、瞄准市场前沿,加快推进雄衡协作区(安平)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标准化、高端化、信息化产业基地。目前他们引进了雄安新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项目,并积极与中铁华源(成都)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接洽合作,联合打造以供应链管理服务、道路货物运输等产业项目为基础的服务雄安供应链基地。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引进人才200余人,年产值超20亿元,为我国智能科技发展带来新突破,同时能在雄衡协作区安平片区迅速产生虹吸效应,形成以智能产品为聚集的产业基地,真正实现“雄安研发、衡水制造”的协同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