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 秀美码头


“八清八改”变废为宝

清理残垣断壁,改建花园绿地。

清理垃圾坑塘,改建游园广场。

清理废旧物品,改建街区景观。

清理废旧房屋,改建展馆“两室”。

清理乱贴乱画,改建文化墙体。

清理黑臭水沟,改建绿化长廊。

清理坑洼路面,改建民心大道。

清理闲置用地,改建农耕菜园。

运河之滨 美丽乡村

运河农耕文化——回庄

运河工匠精神——大谢庄

运河花韵——谭庄

“感动码头”道德模范

孝老爱亲——马红

亲情守护——马英正

爱心义剪——张连财

热心代办——张治水

默默无闻——杨春来

好侄媳妇——陈雨林

温暖使者——克俊强

救死扶伤——姜晓寅

巾帼风采——韩艳

不离不弃——慈金玲

热心公益——霍锦峰

传承孝道——魏春红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京杭大运河在阜城县码头镇绵延百里、蜿蜒而过。在历史画卷中,一帝、二相、三尚书,曾让我们心潮澎湃;在新时代的春风里,这里涌现出一批批崇尚孝德的运河儿女,也打造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码头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有关要求,牢固树立、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强化措施,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踔厉奋发谋发展,笃行不怠向未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码头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流动的大运河文脉,厚植道德底蕴,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创建,不断凝聚社会文明进步正能量,激励人们不懈奋斗,为建设“六个阜城”、打赢“四大攻坚战”贡献着码头力量,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自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码头镇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结合自身实际,理清思路、找准定位、科学规划、精准实施,扎实推动工作高效开展,收到良好效果。

围绕“一条文脉”,深入挖掘。码头镇地处京杭大运河西畔,具有得天独厚的运河文化资源,以“运河”为主题,按照美丽乡村“二十字”方针要求,积极打造运河花韵——谭庄、运河孝道文化——大周庄、运河农耕文化——回庄、运河工匠精神——大谢庄、运河瓜果飘香——后常庄五个美丽乡村,全力推进“千年古镇、秀美码头”建设。

确立“五个理念”,推动工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码头镇主动适应形势,明确目标定位,确立了“清脏、治乱、增绿、赋美、铸魂”五个理念,即清理残垣断壁、垃圾柴草;治理私搭乱建、乱涂乱画;增加绿色植被、花草树木;赋予亮化美化、村容村貌;铸造道德高地、选树典型,推动工作卓有成效开展。

开展“三个探索”,提升品质。码头镇在做实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创新“自选动作”,即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三个方面大胆开展有益探索,进一步提升乡村品质。

产业兴旺方面:去年十月,阴雨连绵,内涝成灾,粮食作物无法正常耕种。码头镇大胆探索尝试飞机播种,利用无人机播种油菜3000余亩。目前,长势喜人,已形成油菜花海,既挽回了群众损失,又美化了人居环境,同时改善了空气质量,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生态宜居方面:码头镇紧邻京杭大运河,地下水层较浅,全镇现有坑塘83个,其中有水坑塘52个,结合本地实际,码头镇积极探索,铺设“生态浮床”,栽培水生植物,改造纳污坑塘,提升坑塘“颜值”,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一举多得”。

乡风文明方面:积极探索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全镇推选出12名道德模范,其中有救死扶伤大夫、默默无闻义工、不离不弃爱人、孝老爱亲好侄儿媳等等。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运河儿女,诠释着大爱和大义,推选出的模范切实做到了“用身边事教化身边人”的目的。

本版稿件照片均由阜城县码头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