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服务体系 发展医养结合 构建服务平台

我市扎实做好新时代老龄健康工作


本报讯(记者赵松 通讯员鲁春艳、韩江雪)日前,我市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健康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持续强化健康支持体系建设,扎实做好新时代老龄健康工作,不断增强老年人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方案》强调,要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进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要探索开展“医、康、养、护、培”一体化服务模式,积极开设老年医学科,开展老年病综合诊治研究和技术推广,指导基层做好老年疾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工作。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推广老年人健康体检,建立综合、连续、动态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档案;落实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强化提升老龄健康与医养结合能力;建立农村地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紧急医疗呼叫工作台账。推进康复医疗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康复医疗中心,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为社区和居家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专业的医疗康复、临床护理等服务。加强安宁疗护试点建设,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完善安宁疗护多学科服务模式,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按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推动老年友善文化、友善管理、友善服务、友善环境建设;全面落实65岁以上老年人各项医疗惠民政策,开通老年人挂号、就医服务绿色通道,明显位置设置“老年人优先”或“65岁以上老年人优先”标识,为老年人提供导医和协助就医服务,免费提供轮椅、平车等助老服务器械。

《方案》强调,要高质量发展医养结合。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将医疗资源配置作为养老机构新建和改扩建的基本标准,推动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康复、护理服务,并积极拓展养老服务功能,实现“养中有医”“医中有养”。提升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根据社区医养能力提升工程的工作要求,通过自建、共建共营、签约服务的形式,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设医疗或养老功能,逐步提高社区助医、健康指导等服务覆盖率,创建具有我市特色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健全医养结合标准规范体系,提升医养结合信息化水平,发展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开展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规范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指南(试行)》,纳入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抽查评估内容,落实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服务,根据双方协议时限、内容,逐步进行完善,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方案》要求,要积极构建为老服务平台。落实老年优待政策,在门票减免、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高龄补贴发放、助老安康工程实施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优待项目、创新优待方式。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将“智慧助老”行动作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重点,切实解决老年人在医疗卫生机构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入口处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增设“无健康码通道”,合理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码查验、就医指导、获取检验检查报告等服务;各签约家庭医生、家人和有关市场主体等要共同帮助老年人获得健康监测、上门巡诊、咨询指导等服务。开展涉老宣传活动,以“敬老文明号”创建和“敬老月”等活动为载体,在全市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树立积极老龄观;引导老年人将“维护机体功能,保持自主生活能力”作为健康目标,促进老年人及其家庭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普及营养膳食、运动健身、心理健康、疾病预防等老年健康知识;组织开展慰问贫困或百岁老人活动,配合省老龄办组织开展中老年风采大赛、健康之星评选等活动,引导老年人参加创新健身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