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业模式 助推经济发展

饶阳镇盘活多种要素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讯(王鹤、李彦芬)近年来,饶阳县饶阳镇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盘活土地、金融等发展要素,探索推行一个党支部领办一个合作社,金融、保险、第三方公司、政府等提供多重支持保障,引领一个产业发展的“1+1+N”模式,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链条化、增收全方位。

党建引领,制度渗透,激发“火车头”效应。该镇围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定期对35个村开展线上线下党支部班子乡村振兴培训,引导各村党支部学习产业政策、借鉴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切实提高党支部履职能力、带动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已开展乡村振兴政策讲堂、产业发展讲堂等课程,探索创新了林下养殖、跑步鸡、金蝉养殖等项目。该镇借鉴党员“1+10”制度架构,每位党支部成员联系一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联系10名以上社员,搭建起网格化联系制度体系,通过党员讲政策、解疑惑、教技术,开展带动示范培训,形成“社员发展帮着干干、地里有事忙着看看、打开市场忙着转转、掌握技术忙着传传”的工作职责,确保示范到位、跟进到位、服务到位;整合农业、财政、经济、民政等相关力量,建立健全议事决策、财务管理、利益分配等制度,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内部治理机制,每年评选一批模范,引领群众比学赶超,争做先进,增添发展信心和活力。

组织带动,链条推进,强化“立体化”发展。该镇通过盘活土地资源,进一步激活土地效益。村民将土地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销售,既节省了人工成本,又降低了农资成本,还能获得保底收益和分红。村集体合作组织将土地交由第三方公司托管,既可以推广高端种苗、肥料、技术,又节约了成本;同时,通过引进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该镇东支沃村、西支沃村、圈子村三个村党支部牵头领办合作社,与村民签订土地入股协议,完成3000亩土地流转,与托管公司合作种植油莎豆,平均亩产达750公斤,带动周边1500人增收致富,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他们与加工公司合作,将油莎豆加工成豆粉、豆酒、豆油等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多重保障,安全护航,实现“全方位”服务。该镇充分利用“党建+信用+金融”模式,开展整村授信,农户、合作社、家庭凭信用可向银行贷款30万元至300万元,目前共发放贷款1500万元,破解了资金瓶颈。他们与建行合作推出“地押云贷”平台,农户、合作社每亩土地可申请贷款近3000元,全镇实现贷款申请500万元;与保险公司合作,制订不同种类的保底收入保险、天气指数保险、产量险、大棚保险等,解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镇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对农业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项目发展提供政策资金倾斜,目前在谈农业项目12个,意向落地6个。同时,该镇强化农业办、土地所、自然资源环境办公室等业务服务功能,在新型经营主体办理手续过程中及时就相关政策进行宣传,推动政策解释宣传到位、优惠政策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