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城在林中 人在景中
——阜城县加快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建设综述








□记者 段文雅
春风中,路旁的法桐,田野的复叶槭,公园的垂柳,果园的梨树、桃树、苹果树……比着劲地生长,葱茏的绿意,让阜城大地充满生机、市民尽享生态福利。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近年来,阜城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市要求,整合各类资源,扎实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各项工作。目前,全县造 林绿化 面积达20.166万亩,林木覆盖率19.3%;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组织管理五大类30项创森指标中,已有27项达标,3项在建指标已基本完成,森林网络格局基本形成。从城市到乡村,从广场到庭院,片片翠绿点染着锦绣大地,处处呈现出一幅“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
贯彻生态理念 引领绿色崛起
让大地充满绿色,让森林走进城市,一直是阜城人民的期盼和追求,也是县委、县政府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是实现“生态宜居美丽阜城”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2020年初,对照《河北省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指标体系(试行)》后,阜城县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创森要求,县政府立即向市、省相关部门提交申请,获省林草局同意创建并备案。
当年5月,阜城县委托专业公司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制《河北省阜城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0年)》,从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和组织管理5大体系提出了相应建设内容。《规划》同时提出:规划期内,全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0平方米,市民出门500米范围内有休闲绿地。
“将阜城建设成为生态、绿色、美丽、文明、和谐、幸福的省级森林城市。”这样的承诺,实践在整个创森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把“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作为加快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使绿色、生态成为阜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亮点。
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县委、县政府成立“创建省级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森林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对重大事项统一部署、统筹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负责创森日常工作。各乡镇设专门联系人,形成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机制。
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阜城县把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任务纳入目标责任制,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建立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县、乡镇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森林城市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创森目标分解为具体年度目标,实行年度考核。
加大投入,创新举措。阜城县把植树造林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落实县级财政资金投入,并积极整合各类林业资金,保证省级森林城市建设工程高质量完成。同时,本着“政府要绿、农民得利、社会受益”的原则,他们坚持以市场化思维推动造林绿化工作,鼓励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造林绿化建设,保证了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完善制度,严格考核。阜城县建立协调联络、考核检查等制度,保障各项创建工作有序进行。县创森办通过明察暗访、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创建工作督促检查,并定期向县委、县政府上报督查情况,对在创建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创建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以此形成创森工作的强大合力。
健全机构,强化管理。阜城县不断推深做实林长制,编制并实施了《阜城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及五项相关配套制度,基本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林长制体系,为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系列措施有力有效,阜城县广大干部群众鼓足了劲,抢着干、比着干,迅速掀起因地制宜、科学推进的爱绿、植绿、护绿热潮。
厚植生态优势 奏响绿色华章
春日里,京杭大运河码头镇段河水清澈,夹岸20多公里绿树成荫,给大地增添了生机与色彩,也给市民带去了惬意和闲适。
回首以前,这里大片的盐碱地上荒草丛生。如今,1.7万亩林海绵延,成为京杭大运河的“绿色守护者”。这变化,是阜城县全力推进国土绿化的一个“缩影”。
阜城县地处衡水市东部,在护卫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方面担负着重要作用。多年来,该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重要举措,突出抓好沿道路河渠绿化、环县城、乡镇、村庄绿化等工程,使广大城乡更加丰盈苍翠,绿意盎然。
县城绿化上水平。该县按照“乔灌搭配、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和“绿化、美化、香化”的要求,对照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指标体系,全面提升环中心城区绿化水平。依托县城外环、古城河和民心河综合整治,通过集中连片和依法依规加宽加厚的方式增加绿化面积,打造绿量厚重、景观优美、防护高效的综合生态林带。中心城区内宜绿化地段全部绿化,通过规划建绿、拆违增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等手段,重点抓好道路街巷、单位小区、公园广场等绿化工程,让市民真正能享受“开窗见绿、出门进园”。完善提升郊野的千顷洼省级森林公园(阜城湖公园)的绿化美化景观效果。
廊道绿化重特色。该县按照省级以上道路两侧不超过5米和县乡道路不超过3米的标准,重点抓好以农村四好公路为重点的各级公路绿化补植任务,以及阜霞路、富德路等主干公路两侧空白地段绿化工程,打造四季分明、色彩多变的生态廊道。阜城县对全域内水体岸边按照宜绿则绿的原则进行全面绿化,京杭大运河种植以经济林或景观树为主,打造林水相依、绿块镶嵌、绿廊相连的运河生态景观。其他河渠沿岸因地制宜种植生态林或经济林,最终达到宜绿地段全部绿化的目的。
村庄绿化增亮点。该县结合乡村振兴、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乡村绿化。在庭院内外、街巷两侧、沟边坑旁、废弃宅基地等宜绿化部位,采取多树种混交、多林种搭配、乔灌花立体配置的方式,营造村内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绿美乡村,确保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主干街道和废弃宅基地绿化率达到100%。按照环村林闭合度85%以上的标准,利用环村道路两侧,村庄周边坑塘、空闲荒地,营造2行以上环村林带。在村庄周边,依法依规通过采取林经间作、设施栽培等管理新技术,建设现代果园、观光游园等,提高乡村绿化整体水平。
阜城县还大力开展森林乡村创建活动,已创建霞口镇刘老人村国家森林乡村一个,阜城镇桑庄村、大白乡陈安庄村等11个省级森林乡村。
洒下心血千万点,换得新绿万千重。目前全县林木面积20.16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了19.3%,适宜绿化的水岸绿化率达88.8%,农田林网控制率已达80.3%。2019年,该县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2021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被评为“河北省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
落实森林惠民 释放绿色福利
无论寒暑,树木众多的阜城湖公园,备受市民青睐,不少人骑行近10里去那里健身、娱乐。不仅如此,每到春夏,这里的万亩林海、一湖碧水,以及免费游览的惠民政策,吸引着十多万人前去“打卡”。
可昔日的阜城湖,曾是“荒沙大洼”,遇风扬尘四起。誓将洼地变绿地!阜城一代接一代人在这里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特别是2017年10月,该县启动了阜城湖公园改造提升项目,几年来累计植树35万余株,公园地被覆盖率达到98%以上,终于把风沙漫卷的“大荒洼”变成了树木参天的“新绿洲”。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让老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赏景、起步闻香,让阜城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就是创建森林城市的最终目的。阜城县瞄定“省级森林城市”目标,着力提升群众绿色幸福感——
大力实施绿化景观提升、特色主题公园等重点工程建设。围绕“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阜城县大力开展公园绿化提升行动,加大绿化建设投入,做好设计、施工、养护、管理、运营等方面工作,在建成区相继建成各类型的街头广场、公园19个,目前,城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达到70%,每万人绿道长度达到0.45公里,人均公园绿化面积12.13平方米,森林公园大型生态休闲服务场所20公里服务半径对市域覆盖达60%以上,均超过省级指标。
落实公园免费开放政策。阜城县大做森林惠民文章,不仅阜丰公园、八景公园、千顷洼森林公园等各类公园免费向群众开放,还积极完善公园绿地游憩休闲、健身运动、文化科普、公共服务等复合功能,不断提高公园服务居民的能力。“去八景公园健步走,到荀园唱戏听戏,在文体广场打篮球,往阜丰公园唱歌……主城区每个公园都有自己的特色活动,大伙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活动场所!”说起花木环绕的公园,阜城市民自豪不已:森林在城里安了家,美景就在咱身边。
不仅是城市居民,广大农民也在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中,收获了喜人的绿色“红利”。
春天的阜城县崔家庙镇,树木成行,绿意勃发。在张家桥冬桃种植基地,工人们忙着给果树施肥,他们都是附近的村民。“在家门口打工,还能看桃花、吃桃子,日子越来越好。”他们乐呵呵地说。
阜城县在加快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的同时,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和种苗花卉产业,不仅“鼓了”种植户腰包,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绿岗”,一片片森林成为老百姓的“绿色银行”。
把林业园区建设列入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资金奖补力度,大力推进以密植梨、桃、大果榛子等为主的经济林园区建设,在全县打造了县林场,阜城镇冯塔头、霞口镇刘老人、建桥乡西倪、崔家庙镇张家桥等现代化经济林示范园区。目前,全县拥有现代果园8000亩,其中密植梨4000亩、桃树1200亩、大果榛子2800亩。
充分利用林地立体空间,阜城县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综合效益,重点在霞口镇、古城镇、崔家庙镇和蒋坊乡等区域,推广了森林旅游、林药、林禽、林油(林下间作油菜、油葵等油料作物)等附加值高的特色产业模式,推广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林下产品,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到1.2万亩,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
阜城县还突出乡土特色,以市场为导向,做大做强花卉苗木产业。花开时节,姹紫嫣红的玫瑰、粉嫩的海棠、葱郁的国槐,引来络绎不绝的游人,也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脱贫致富的新亮点。
积极爱绿护绿 共创森林城市
“种下一棵树,留下一片绿。”在阜城县的公园、社区、村庄,类似的标语不在少数。
阜城的“绿色乐章”,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而是让绿色走进人们心中,落实生态建设理念,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我们的目标是公众对森林城市创建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都达到90%以上。”阜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军义表示。
把弘扬生态文化融入林业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阜城县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夯实森林城市文化体系。
开展生态科普教育。阜城县筹划建设了阜城千顷洼省级森林公园、长安植物公园、阜丰公园城市公园3个科普基地,设立生态知识科普专栏、生态建设实践体验基地,通过各种生态主题宣传教育,提升市民生态文化涵养与森林生态保护意识。
加大生态宣传力度。阜城县每年都利用植树节、爱鸟周、野生动植物保护月、地球日等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科普宣传活动。平日里,他们还充分发挥电视、融媒体和微信平台作用,定期发布公益短信、创森调查问卷和微视频,开展森林城市主题宣传,目前通过移动通信平台发短信40条,受教育人数近10万人次。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阜城县不仅营造全社会爱绿的浓厚气氛,更切实投身到护绿的实际行动中。
推进古树名木保护。阜城县认真组织开展并顺利完成了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建档工作,全县现存古树3996株,一级古树12株,二级古树12株,三级古树3972株。为保护好这些古树名木,他们制定了管理保护方案,建立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队。目前这些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范,档案齐全,保护率达到100%。
提升造林绿化质效。阜城县强化种苗质量意识,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乡土树种使用率达到83%。造林过程中,他们紧紧抓住苗木、栽植、管护“三个环节”,加强树苗的后期抚育管护,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他们还强调树种多样性,采用法桐、复叶槭、金枝槐、金叶榆、海棠、紫叶李等多个树种,建设多色彩、多层次、具有阜城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城区绿化单一树种使用率控制在18%以下。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阜城县强化林业科技支撑,壮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开展林业技术推广,提高森林城市建设水平。同时,他们强化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民护林意识;建立完善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防控体系,确保全县不发生森林火灾,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成灾率在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坚决查处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捕滥猎等违法行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入家入户、入心入脑的宣传教育和实际行动,让爱树护绿成为阜城的城市基因。近年来,从主要领导到社区干部群众,从社会种绿到个人认养、投入保障“一分不能少”、推进机制“拧成一股绳”……全县人民以实际行动,凝聚着创森共识、追求着生态文明。
“快看,好多鸟儿!”随着树木渐多,翠色愈浓,飞临阜城的候鸟种类、数量都明显增多,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林业兴,生态美,百姓福,幸福来。”王军义说,今年阜城县将围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目标,以城镇绿化、道路河渠绿化、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等造林绿化工程为重点,计划全年营造林1.2万亩。
目标既定,全县上下积极投入植树造林的热潮,城乡处处忙碌着植树者的身影。目前,阜城已完成春季植树造林任务1100亩,森林抚育7500亩。和煦的春风中,一棵棵树苗在精心的照料下,挺直了腰身,抖动着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