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 “冀”续向前
王琦玮
这次封城,来得突然,却也在准备之中。
4月20日,冀州区防指办发布公告,自当日中午12时起,冀州区城市管理区域、冀州镇、周村镇、南午村镇全域纳入封闭式管理范围。
封闭,随之而来的是全员核酸检测。由于距离出现阳性病例的枣强县太近,两区域之间流动人口太多,冀州区必须第一时间静态管理,并组织全员核酸检测。什么是静态管理?就是大家都在家待好,不出门、不流动、不接触,最大程度减少可能的传播风险。
但对于百姓来说,在家待着,不出门,吃什么?于是,比全员核酸检测来得更早的,是抢菜的恐慌。
“蒜薹已经卖光了”“我家买了两大袋挂面”……无论家里有没有存粮,听到这样的对话,大家都忍不住往家里多拎了两袋菜,一袋水果。
“不让出门,谁知道要封多久。”与封闭的恐慌几乎同时到来的,是一则名为《衡水市冀州区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保障居民必需品有效供应的通知》的公告,它就像一面厚实的盾牌,阻挡了恐慌,更让大家感觉到了被保护的温暖。
结合冀州区实际,启用两家大型商超——吉美、信誉楼,为居民提供线上送货服务,居民在线上下单,超市将货品送到包联单位指定地点,包联单位安排人员将生活物资送到居民家门口。
冀州区充分发挥区直各部门分包小区的优势,由各区直单位工作人员负责静态管控期间小区内工作,工作人员对小区情况摸得熟,小区居民与工作人员走得近,给自己送菜的都是长期包联自己家的“知心人”,居民肚子饱饱的,心里更是暖暖的。
医护工作者与包联人员全员到位,全体化身“大白”“小红”,奔赴一线,确保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不出纰漏。为防止全员核酸检测时出现感染,用起小喇叭、微信群,让小区居民“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下楼”,让大家“做完核酸不要逗留,马上回家”。分工合作,叫人、维持秩序、登记、采集、消杀一条龙。怕居民等得太久,就在上一个单元快完成时再叫下一个单元;怕老人不方便出门,就提前询问,统计底数,上门采集;孩子看到医生就害怕,躲着不肯做,医生蹲下来逗着孩子“阿姨看看嘴里有没有虫虫呀”,也要哄着孩子高高兴兴地做核酸检测。一轮全员核酸检测下来,站着的脚跟疼,坐着的后背酸,上门的裹在防护服里气喘吁吁,自己家里也有孩子的,淡淡地说一句“老人带着呢”,又转身忙起来。
鲁迅先生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如今,千万束这样的光芒聚集在一起,做事的做事,发声的发声,这片土地,自然无比温暖。
群众静了,工作人员却要动起来。20日下午,采集完核酸,工作人员部分回到各自单位,核对全员核酸人数有无出入,一部分继续在小区值守,防止人员随意流动,也便于随时为群众解决问题。由于应急期间要随时待命,也因为核酸结果未出需要减少流动,20日晚,很多人即使与自己住的小区只有一墙之隔,都没有回家,而是在单位支起折叠床,打起地铺。说起20日中午的午餐,大家还记忆犹新。“下午一点多要去小区做核酸嘛,就在单位泡了桶面,吃完抓紧去小区,不能耽误工作。”
居民在抢菜,他们在抢时间;居民在家,他们却不敢回家。但温情的故事始终未远离这个小小的城市。
“一会儿我家做米饭,给你发信息,你下来拿一下,我家门市旁边的门洞这儿。”这是一家面馆老板娘给工作人员发的信息。她知道,这群二十出头的姑娘小伙,明明自己还是孩子,却穿上白色的战袍,站在百姓和病毒之间,守护着一方的平安。封闭在家,大家囤粮都不多,但看到这些人为百姓做出的努力,百姓心里暖,也想给他们暖暖胃。
截至目前,冀州区已静态管控5天,进行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均未报告阳性。一座小城,设备不是最先进的,物资不是最充足的,但总有一群互相温暖着的人,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