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见有难勇相助 十年捐款近百万

——记武强八旬老党员、“衡水好人”张润生


本报通讯员 刘金英

近日,市文明办发布了2022年第一期“时代新人、衡水好人”名单,其中,武强县80岁的张润生榜上有名。

张润生,武强县武强镇南牌村人,共产党员,多年来领办着一家卫生洁具企业,虽属小微企业,却一直慷慨助力公益,是当地出了名的好人。身为企业“老板”,他平日里生活朴素,住老式民房,骑自行车上班。他常说:“钱,是靠党的好政策和大家流汗挣来的,哪能都装入自己的腰包?”

东牌小学多次进行校舍维修,张润生总是主动捐资;他是武强镇敬老院的“常客”,逢年过节去看望慰问那里的老人;1993年,他为县希望工程捐款1万元;1996年,为抗洪救灾捐款捐物2万元;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因车祸刚刚出院不久,手头比较紧张,但还是毅然捐款1.8万元,之后又到民政局打招呼:“我家宽敞,如果四川有向咱们这里转移的受灾孤老,我和老伴能供养两三位。”

在企业,他常常设身处地为工人着想,男青年结婚,女职工生娃,或是谁有个大病小情的,他都给予特殊照顾。有的职工子弟考上大学后家庭有困难,他推出了专项救助制度,每名贫困大学生救助3000元……对有困难的人拉一把,已成为张润生多年来的习惯。企业每次招工,他都会对家庭困难的子女给予特别关照。职工遇上了意外的“坎儿”,他总是像亲人似地给予帮助。上世纪80年代,工人韩炳勋病逝后撇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张润生就主动帮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督促他们好好上学,直到两个孩子成家立业。弟兄俩每逢提起今天的日子,无不动情地说:“俺们能有今天,多亏了润生大伯。”

对早已离厂的老工人,遇上发愁的事儿,张润生也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武强镇肖庄79岁的张玉昆,退休后回到农村老家,从小爱好书法艺术的他,劳动之余就写书法搞创作,最大的愿望就是举办个人书法展。得知这一消息后,张润生主动捐款7000元,帮张玉昆实现了这一夙愿。100多幅获奖书法作品装裱后在武强年画博物馆布展,2016年10月,张玉昆书法展成功举办,这也开创了武强县个人书法展到武强年画博物馆举办的先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张润生除了积极向县域捐款捐物外,还向党组织缴纳了1万元的特殊党费。化验室、救护车用抽气罩、洗眼器等安全设备是他领办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之一,2020年2月2日,来自武汉的客户前来购买200套江铃救护车专用抽气罩,张润生当即拍板,按照惯例由客户承担的1.5万元运费由公司负担,以表示对武汉人民的支持。这之后,在抗击疫情的日子里,他多次组织职工加班,为各地急需的安全设备突击生产,他说:“疫情当前,人人有责,我作为一名老党员,更应该多作贡献。”

张润生,几十年如一日,处处弘扬雷锋精神,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积极助灾、助残、助教、助贫,近10年来累计捐款达近百万元。他连续三届当选为武强县党代表,还光荣当选衡水市第四届人大代表。2021年,他被推选为武强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并被选举为县人大常委,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他被评为武强县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