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徐邈
徐邈(171年—249年),字景山,燕国蓟(今天津蓟州区)人。三国时曹魏重臣。
酒喻圣贤
曹操执政时,法令禁止酗酒,但徐邈常私下痛饮以至于酩酊大醉。校事赵达询问政事,徐邈称他是“中圣人”。赵达把这话传给曹操,曹操很是恼怒。度辽将军鲜于辅劝说道:“平常喝醉酒的人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徐邈性情谨慎,这不过是酒醉胡言乱语罢了。”结果没有被判刑。
巧对曹丕
黄初元年,魏文帝曹丕即位。此后,历任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到之处,都留下很好的名声,被赐予关内侯爵位。曹丕巡视许昌,问徐邈:“还充任中圣人吗?”徐邈回答说:“从前子反在谷阳喝醉酒,半夜逃跑;御叔饮酒被罚以重赋。臣的嗜好和这二人相同,不能自我克制,所以时常喝酒。但相反却能常常因此而得到赏识。”曹丕大笑,对身边的人说:“果然名不虚传。”转任抚军大将军军师。
治理凉州
太和二年,魏明帝曹叡因为凉州偏远而与蜀汉接壤,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出驻凉州。任职后,正赶上诸葛亮率兵出祁山,陇右三郡相继反叛。
徐邈派遣参军以及金城太守等部攻打南安叛贼,取得胜利。河右地区少雨,常因无粮苦恼。徐邈上书修武威、酒泉盐池,用以收藏敌人的粮食,又开凿水渠,招募贫民租种土地,使得家家丰足,仓库盈满。又支取州中一部分的军费,用来交换金帛犬马,供给中原人消费。同时逐步收缴民间私藏武器,统一保管,然后宣讲仁义,建立学校,禁止丰厚的葬礼,限制过度的祭祀。扬善惩恶,社会风尚大为改观,百姓心悦诚服。与西域的交往,边远少数民族的进贡,这些都是徐邈的功绩。后因讨伐反叛的羌人柯吾有功,被封为都亭侯,食邑三百户,加号建威将军。
徐邈和羌人、胡人打交道,从不过问他们小的过失,但如果犯了大罪,先通报部帅。让他们知道,然后斩首以示众,因此深得百姓信服和敬畏。凡是朝廷赏赐给他的东西,他都分给将士,从不拿回自家,自己的妻子女儿却常常衣食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