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让虚拟现实技术进入本科生课堂
为学生提供沉浸式课堂体验
□记者秦帆 通讯员刘晓艳
本报讯 日前,天津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二年级3班和4班的70多名学生足不出校,利用虚拟现实的智能技术,参观天津电力科技博物馆,还去了电力工程现场,这让他们的课堂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起来也更有趣。这正是天津大学《电力系统基础》课程的一次尝试。
“走进大厅,我们看到的是‘人民电力为人民’。”“墙上是1988年的老式电表,右手边墙上的图片展示了近30多年中国电力系统的变迁。”“这一展厅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课程主讲教师,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刘艳丽说,让虚拟现实的智能技术进入本科生课堂,就是要解决不能经常组织学生集中到工程现场开展教学的现实问题,突破教室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沉浸式课堂体验,也更好适应教育教学变革。
“身临其境”“非常震撼”“学起来有趣”,是学生反馈最多的关键词,有的同学更是直言,“在这里,能够看到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未来将从事的职业,不仅关乎自己,更是关系到一座城市所有人的生活。”一名学生说,“只有现阶段夯实基础,将来才能更好造福社会。”看到学生们提交的视频作业,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表达,刘艳丽也非常感动:“在课堂传授知识之外,带着学生穿越历史长河沉浸式感悟中国电力腾飞与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精神,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一代的志向、情感和价值观,这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天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