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文具变玩具

开学季 文具要简洁实用


外表毛茸茸很像玩具的笔袋

新学期即将到来,又是学生们补充采买各类文具的旺季,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本子、笔、文具袋等常用文具花样迭出,早已不再局限于大众熟悉的模样,拼装卷笔刀、指纹充电文具盒、风扇笔等普通文具搭载新奇功能,让文具和玩具的界限变得模糊。教育工作者提示,在适当满足孩子需求时,家长也应注意甄别,文具要以简洁实用为主,文具过度玩具化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养成。

娱乐文具吸引孩子目光

王女士带孩子回家时偶然路过家门口的文具店,儿子吵着进来看看。想着马上要开学,为孩子的学习用品查缺补漏倒也无妨,王女士便也跟随入内。果然,入口附近的笔类文具最先吸引孩子目光。几盒色彩缤纷的中性笔、圆珠笔、自动铅笔等,或多或少都在外壳、笔尾处增添花样,有的用毛绒或橡胶做出动物、食物造型,有的甚至附加了更为复杂的机关。例如其中一款“拳击笔”,按动笔身按钮,尾端的小人便挥拳出击,如果拿两支笔相对,便如同拳击比赛一般。“我都觉得太好玩,这孩子能抵挡得了吗?”王女士感叹道。“拳击笔”旁,还有“风扇笔”,推动笔身按钮,尾端的小风扇迅速嗡嗡转动。“拿它吹橡皮屑、吹这吹那,都能想象到那些场景。”王女士制止了孩子想要买这些文具的念头,告知他只能在“正常”的文具范围内挑选。王女士回想自己读书那会儿,就一支笔、一个卷笔刀和一个毫不起眼的笔袋,现在的文具在商家的包装下,有了过度玩具化倾向。

记者来到位于第二中学附近文具创意商店,入门最显眼位置的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文具吸引了不少顾客。“要这个吗,这是什么呀?”旁边,一对祖孙也在选购文具。女孩拿起一份礼盒包装的文具套装,老人看不出所以然。“这个就是本子”,女孩回答,透过礼盒表面,能看到本皮上有鼓鼓囊囊的卡通造型,还附带着流沙金粉。听到是文具,老人未做干涉,跟在女孩身后继续选购。记者在店内观察了近30分钟,店内的创意文具不仅吸引中小学生,还有很多高中学生和家长也驻足挑选。

网上文具种类多样

与线下产品相比,网购平台上的文具种类更为繁复多样。记者在不同网络平台的文具店铺浏览发现很多新奇的文具,有积木拼装的卷笔刀,有小狗、大象、狮子等多种造型选择,整个卷笔刀由10块左右的小颗粒积木组成。卡通迷宫拼图尺,中部是立体“迷宫”,壳内置入小钢珠,端起尺子左右微微倾斜,即可操控小钢珠“走”迷宫。还有一款热销的桌面除尘清洁小车,外形如常见的儿童迷你小汽车,缓慢于桌面推动,橡皮屑等就被收集到车体内部。购买评论中也有人对此表达不解或担忧,“橡皮屑?一吹不就掉了吗?”“作业更写不完了,光顾着蹭橡皮玩儿了。”

记者发现在网上更为新奇的还有用指纹自动解锁的充电文具盒,被视作文具界的“黑科技”。类似的还有可上锁、带密码的多功能文具盒,里外零部件可以下拉上翘等好几处机关。既是“高科技”价格也是不便宜,售价比普通文具价格高出数倍。不少店铺显示,这些创意网红文具销量可观。“买给侄子的,太酷了,小朋友都围着看”……从评论看,几乎都是买给孩子的。也有家长称,“想激励孩子,但又怕他上课偷偷玩。”此前高先生购买过一套电动橡皮擦套装,把它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了儿子,至今后悔不已。使用电动橡皮擦橡皮屑、再用桌面吸尘器吸走碎屑,竟然成了儿子乐此不疲的一大消遣。“有时候明明没有写错字,孩子也要在那边故意蹭来蹭去,就是为了能玩上一会儿。”高先生说,本来选择电动的学习文具,是为了给孩子节约时间,没想到孩子的学习效率反而更低了。

从价格来看,添加了其他装饰的文具,价格也随之升高。一支普通的中性笔,通常三五元。一旦加入些许装饰或是联名款,便能卖到七八元、十几元的水平。若功能再稍微复杂些,例如“风扇笔”,不过加装了一节电池于笔身,售价即高达20元。

家长学校认可朴素文具

“铅笔规定了要2H型号,买素杆无图案的,上面也不需要有橡皮头。尺子要15至20厘米,最好是透明的,一侧扁平,另一侧带波浪线……”女儿读一年级的刘女士称,自打刚入学起,班级老师就对孩子们所用文具提出详细要求。自己按照老师要求,在文具市场和网购平台直接采购了所需文具。第一个学期可能孩子们都比较听话,对文具选择没有太多意见。

记者在天津大悦城里的几家文具用品店内看到,在促销海报下面,罗列了笔袋、笔、尺子等各类文具用品,几个写有“文具满35元减5元”的促销牌醒目地插在货架中。记者注意到,货架上的文具用品走的也是简单实用路线,其中一袋20支装的中性笔,标价才16.9元。“这个非常划算。女儿马上初三,笔用得特别快,这一包买回去可以用段时间了。”说话间,黄女士拿上一包放入购物篮里。超市工作人员介绍,店内文具主打简洁实用高性价比,再搭配上满减活动,最近很多家长来选购。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对学校要求使用朴素文具的建议表示支持和认同。他们认为,禁止过度玩具化的文具十分重要,选择适合孩子学习需要的文具,对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学习习惯至关重要。不少学校在低年级新学年开学时,都会有类似文具准备须知。“从上个学期开始,逛街时孩子也总拽着我们去琳琅满目的杂货文具店。偶尔会买一点,要求孩子尽量不往学校带。”考虑到同学之间会讨论、交换,也是一种社交方式,刘女士偶尔会同意女儿购买花哨文具的请求,这是不少家长比较折中的办法。专家提醒,广大家长及学生要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攀比购买豪华、高价文具用品,特别是谨慎购买造型别致、带有装饰的“玩具化文具”,即便只在家里尝鲜,家长也应做好把关工作,它们不仅可能分散孩子听课的注意力,而且可能给孩子带来误吞、窒息等风险。

本报记者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