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蛋的误区
误区一:吃鸡蛋不吃蛋黄
有些人不愿吃鸡蛋黄,认为它胆固醇含量高。其实,胆固醇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之一,每天需要300至500毫克,其功效是形成细胞膜、合成激素、帮助消化、促进维生素D合成、维持细胞功能等。胆固醇大部分来源于人体自身的合成,只有少部分来源于食物。
一个鸡蛋黄(约13克)含有胆固醇196.3毫克。由于机体有一定自我调节功能,吃鸡蛋黄并不会导致胆固醇增高太多。并且,蛋黄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具有健脑益智、调节血脂、保护肝脏、缓解便秘等作用。因此,吃鸡蛋完全不必抛弃蛋黄,建议健康人每天吃1至2个白水煮鸡蛋。即便是血脂高者,适量食用也有益处。
误区二:吃鸡蛋壳补钙
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氧化镁,少量磷酸钙、磷酸镁等物质。其所含碳酸钙在水中难溶,需要与胃里的足量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成为可溶性的钙离子,才可能有部分被吸收。但嚼碎的蛋壳进入胃内,可能会刺激胃肠,产生嗳气、引起便秘等不适。此外,鸡蛋壳的含钙量并不高,仅为20至30毫克。日常补钙不妨多吃一些富含钙的食物,比如牛奶。
误区三:鸡蛋生吃营养丰富
有人爱生吃鸡蛋,或者把鸡蛋打在热水杯里搅动两下吃下去,认为这样的吃法营养丰富。其实不然,鸡蛋里含的蛋白质只有经过变性(如把鸡蛋煮熟)作用,使原来的大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才易被消化液中的蛋白酶催化水解成氨基酸及小分子肽,方可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吃生鸡蛋或半熟的鸡蛋,不易于人体消化。据《家庭医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