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庆典:天津工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2日,天津市举行盛大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图为铁路工人带着精心制作的火车模型参加庆祝游行。
□刘昉
1949年1月15日,天津迎来解放。之后短短数月,全市工人群众用双手缝合战争创伤,生产迅速复苏,社会秩序渐趋稳定。9月,当新中国将举行开国大典的消息传来,天津工人阶级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了筹备活动当中。
9月28日,全市宣传庆祝周开启。为庆祝活动临时修建的广场被命名为“人民广场”,这片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荒草地,经过3万人的义务劳动,仅用3天就平整完毕,搭建起主席台,竖起旗杆,铺设了电线和照明灯,做好了迎接庆祝活动的准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2日,天津市举行盛大集会,热烈庆祝新中国诞生。市政府发布通告,全市机关、团体、学校和企业放假3天。当天30万市民齐聚人民广场。广场中央,“开国万岁”“保卫和平”“保卫生产”12个大字被灯火点亮,旗海与灯笼交相辉映。
晚6时30分,大会开幕。现场群众情绪激昂,军乐声响彻长空,和平鸽放飞夜空。由东亚毛呢厂工人加班赶制的国旗缓缓升起,这是天津市在新中国成立后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见证了全市人民对新政权的衷心拥护。市长黄敬宣布庆祝大会开幕,强调共和国的建立使人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希望全市人民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贯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大力开展生产建设,携手共建新中国。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刘宁一出席大会并讲话。会场上掌声、欢呼声、爆竹声、锣鼓声交织,气氛异常热烈。
庆祝活动中,工人组成的方队按照预定路线整齐列队,举行了别具特色的“提灯游行”。彩灯造型丰富、形态各异,有红星、飞机、坦克、建筑、鸽子等,小的半尺、大的丈余。机务段36位工友用小车推来了数丈长的火车模型,场面十分壮观。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少老工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感叹一辈子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好年头。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3日凌晨4点,成为天津一次盛况空前的人民大联欢。
1949年国庆前后,天津五金、化学、塘大海员、纺织、保教、铁路等行业相继召开首届工人代表大会,陆续成立了工会组织,工人入会率大幅提升。全市推行《劳资关系暂行处理办法(草案)》,私营企业启动劳资协商,造纸、卷烟、三轮车等行业签订集体合同。工人们真切感受到当家做主的尊严,深刻认识到旧社会做工是为了“东家”,如今是为了国家,庆幸终于彻底摆脱了压迫和剥削,过上了“人”的生活。
按照市委积极审慎的方针,1949年9月、10月,全市新发展党员2688人,其中工人占比高达76%,充分彰显了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为1950年1月天津召开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工人不仅打破了身份枷锁,更实现了阶级命运的根本性转变。天津工人在党的领导下迅速投身国家建设,推动天津这座北方工业重镇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