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名考——

天津老四开


天津有一种“方位词”加“开”字的地名,如“南开”“北开”等,这在国内城镇地名中是极为少见的。

“南开”这个地名,最初是指旧城西门外以南的开洼荒地,就是今天南马路和南门外大街相交的西南一带地区。明朝时,这一带一片水泊,芦苇丛生,明代天津八景之一的“南原樵影”就指此地。明永乐初年在此驻扎军队,屯田垦种。清康熙年间,开辟洼地为稻田。

“定南禾风”就是真实的描写。清代1901年城垣拆除后,居民逐渐南移,此地才逐渐开拓为城区,民众仍习称“南开”,其地名依据就指旧城以南的开洼地。

1903年,比利时商人在广仁堂南营建电车公司。1907年天津第一私立中学堂迁到电车公司之南,遂改名为“南开学堂”。学校以地为名,“南开”这个地名也因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的声誉而名扬五洲。

在天津人的话语中,“南开”这个地名的语义所指,须依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判定,如“南开、红桥”,这里的“南开”指区名;“南开、天大”,这里的“南开”指南开大学;“耀华、南开”,这里的“南开”指南开中学;“娘家在城里,婆家在南开”,这里的“南开”指区片名。南开作为和小白楼、小树林、丁字沽等同类的区片名,其地域范围大致北起南马路,南抵原墙子河,东至南门外大街,西至南开五马路、广开大街一带。所辖区域包括南门西、西门南、蓄水池、炮台庄四个街道办事处。

“北开”最初是指天津城北门以北的开阔地带,今指红桥区东部河北大街与北营门东马路交会处东南一带,东临北运河。清光绪年间,周盛传因镇压捻军有功,受赐在此建造祠堂,即周公祠。此后逐渐形成卖艺场地和旧货市场,黑白铁作坊也集中于此。

“老西开”原指位于天主教堂(今滨江道国际商场附近)以西一带的开阔地,后泛指南京路与营口道交汇口以西一带。

“西广开”地区在清朝时是城南的旷野墓地,仅有清康熙、乾隆年间所建的育黎堂、掩骨会、白骨塔等几处建筑,当时人们习称此地为“白骨塔”。1901年随着城里居民南迁,“南开”形成。此地成为“南开”再向西扩展的开拓地。随着南开民居建筑不断向西开拓,这一带逐渐繁荣起来,故名“西广开”。其字面义就是城西宽广开阔的新建繁华区。现在,西广开已成为南开区的区片名之一,泛指南大道以南、长江道以北、南开区片以西、墙子河以东的地域。由“西广开”又派生了“广开大街”、“广开新街”、“广开后街”等地名。

天津有南开、西开和北开,唯独没有东开。前些年曾有人询问笔者:“天津为什么没有东开?”当时笔者回答:“东门外面对海河,没有开洼旷野,何来东开?”

其实,“东开”也是天津的老地名,位于河北区东南部,指现王串场一带广大地区。清同治九年(1870年)《续天津县志·郡城濠墙图》就明确标有“东开”之名。因清末乃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开”地处僻野,人迹罕至,其发展远不及“南开”、“西开”等地,故“东开”之名渐渐隐没无闻了。 谭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