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沉浸式“行走的思政课”
四维融合模式赋能思政教育
□记者秦帆
本报讯 日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50名学生理论宣讲团成员及本硕博学生代表走进西青区杨柳青古镇,以“探寻古镇文化,赋能思政教育”为主题,开展沉浸式“行走的思政课”。此次活动通过“文物叙事+技艺传承+革命教育+实践互动”四维融合模式,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理论宣讲素材与思政课教学资源,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为培养和造就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注入活力。
在杨柳青民俗文化馆,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逐一欣赏了馆内近千件珍贵藏品,深入了解年画艺术从明代兴起、清代鼎盛至当代创新发展的历史脉络,并在年画制作体验区亲手完成“连年有余”拓印。学生理论宣讲团成员许可说:“年画承载了人民愿望和时代印记,这次体验就是我以后宣讲‘文化自信’时的鲜活案例。我会把工匠精神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热爱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走进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泛黄的作战文件、斑驳的墙壁瞬间将师生带回烽火岁月。当讲解员提及“29小时攻克天津”的战役奇迹时,本科生裴景泽动情地说:“站在指挥部里,我更加意识到马院学子的责任——不仅要研读理论,更要用青年话语讲好红色故事。我计划在暑期宣讲中,结合指挥部实景照片,向中小学生还原历史细节,让‘大思政课’在历史的足迹中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