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津央企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国投京唐港运维服务部职工,日前对港口核心设施展开全面“诊疗”——
“设备医生”助港口高效运转
夜晚,港口的灯火亮起,暮色缓缓覆盖国投京唐港,中控室对讲机中一阵振动,“翻车机压车梁动作正常、靠车板动作正常、翻转正常,试车完毕!”声音里夹杂着激动与疲惫,历时27天的国投京唐港天窗期设备“焕新”工程终于圆满收官。
面对工期短、任务重的双重压力,安装公司国投京唐港运维服务部开展的设备集中维修,犹如一场分秒必争的“攻坚战”。更换翻车机彩钢瓦时,技改维修班组人员化身高空“裁缝”,在数十米高的设备钢架间穿梭腾挪,手持专业工具精准切割、拼接每一块彩钢瓦,用安全绳与安全帽构筑起守护屏障;面对强风与昼夜温差大带来的安装难题,班组成员以“钉钉子”精神反复校准每处接口,确保咬合严丝合缝,彩钢瓦在阳光下折射出银亮的光芒,让翻车机焕然一新。
重达10吨的回转台车维修工作也不简单。技改维修班长秦刚带领班组成员利用4个500吨、2个300吨、1个100吨千斤顶,精准将台车顶升,通过手拉葫芦将其移出,再为台车植入定制高强度钢梁,使回转台车的运行变得更加平稳。
在实施翻车机二层封堵作业时,机械维修一班发现墙体内部钢架出现锈蚀。于是,服务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技术骨干连夜开展方案变更讨论,最终确定“钢架防腐强化+模块化拼接+动态监测”的创新方案。为确保方案落地见效,49岁的郁鑫卫连续7天驻守盯控,定时记录下材料间隙、平整度等关键数据,0.1毫米的细微偏差也逃不过他的眼睛。最终,原计划7天的作业提前告捷,焕然一新的翻车机二层封堵严丝合缝,为设备运转筑起坚固屏障。
在机械维修三班负责的SL1悬臂皮带更换现场,110米长、5吨重的皮带更换任务尤为艰巨。然而,施工当天大雨袭来,刚吊装到位的皮带瞬间变得湿滑,可眼看着工期临近,职工们只能趁雨势稍小抓紧作业。夜色渐深,王智彬举着专用卡尺的手冷得微微发颤,皮带接口处的台阶在灯光下忽明忽暗,他干脆蹲下来,用膝盖抵住皮带稳住身体,额头几乎贴到皮带表面,借着手机补光灯反复比对校准。30个小时后,新皮带终于平稳运转起来,王智彬瘫坐在地,盯着转动的皮带笑了:“还好,总算是没掉链子。”
经过大家努力,检修升级的设备重新启动,其良好的运转状态,记录着运维人员的每一滴汗水,也见证了他们不分日夜的坚守拼搏。
本报记者崔晓雪 通讯员王金鹏 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