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防灾减灾大讲堂”活动在静海区独流中学开展,为师生带来一堂实用的安全必修课——

沉浸式打造“避险课堂”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要怎么做?有哪位同学知道……”随着区应急管理局和蓝天救援队安全宣讲员的提问,独流中学的学生们纷纷举手,争先回答,一场互通式的“防灾减灾大讲堂”火热展开。此次活动由静海区应急管理局、区教育局、区科协联合独流镇、蓝天救援队开展,安全宣讲员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向师生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活动的目的是让广大师生了解地震、火灾、溺水等自救知识,让孩子们掌握防灾减灾逃生、自救的基本知识,以及面对灾害时的处置办法,提升孩子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王长军说。

从如何敏锐排查身边的灾害隐患,到关键时刻的应急处理妙招,再到重点讲解防震、避险常识及疏散演练注意事项,安全宣讲员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们专心听讲,生怕错过任何“安全秘籍”。安全宣讲员不时随机提问、学生们上台进行体验,更是让大家将这些知识点记牢。

“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安全知识,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性,明白了防灾减灾不仅需要知识储备,更需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安全意识。今后,我会把防灾意识融入生活点滴,身体力行做好防灾减灾。”独流中学学生林京说。

活动中,学生们还参观了区科协带来的满载神奇科普仪器的“科普大篷车”,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探索科学原理,近距离感受科技的神奇力量。

近期,区应急管理局还将积极开展各类综合应急演练和“五进”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本报记者孙祎 秦帆 通讯员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