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搜身:新旧社会两重天


天津食品一厂老工人齐占亭向青年工人讲述自己解放前被绑在工厂铁栅栏上遭受毒打的经历。

□刘昉

“搜身”,又名“检身”“抄身”“抄纱”,曾是旧社会工厂普遍施行的一项野蛮制度,是统治阶级在经济剥削之外,对工人赤裸裸的人格侮辱与人身压迫。

旧社会,工人上下班和资本家不走同一个门,工人走小门,不管刮风下雨、日晒雨淋都必须排队接受搜身。尤其日伪时期,搜身更如过“鬼门关”,要经过工厂把头、持枪厂巡和提马刀的日本人三重检查。工人举起双臂,解开衣扣、裤带,连鞋袜、帽子也要脱去,夏天还挨得过去,冬天要排上个把小时,童工衣服单薄,冻得浑身发抖。工头对工人极尽羞辱,常以此为乐。

工人为生活所迫,有时不得已铤而走险。一旦被搜出夹带了厂里东西,便大难临头,轻则“停生意”、罚工钱、开除,重则拖入“阎王殿”(监禁室)毒打,性命堪忧。天津食品一厂工人齐占亭,因拿了两个被丢弃的烂水果给家中病人,就被绑在铁栏杆上打得死去活来。11岁的童工魏淑珍被“搜身婆”胁迫每日偷线,后被换班工头发现,竟被吊在树上鞭打,鲜血顺着脚趾往下淌。侥幸活命的人,还要被写上大字、挂上“赃物”游厂示众,关入“立木笼”拍照张贴。

废除搜身制这一象征奴役的制度,成为翻身工人最迫切的愿望。1950年1月10日,全国纺织工会代表会议通过《关于废除“搜身”制度的决议》,发出铲除封建残余的号令。天津公营企业率先响应,将取消搜身作为企业民主改革的突破口。中纺各厂隆重举行废除搜身制大会,工人群情激昂,欢庆终于能“抬起头来、挺起腰杆”堂堂正正做人,由衷感谢工厂信任,激动表示“要把厂里的财产看成自己的一样”。抄身栏被拆除,消息迅速传遍全市工厂,工人自发组织讨论,控诉旧制度罪恶,表达对新社会的认同与珍惜。老工人感慨,从十几岁进厂,辛辛苦苦却被当“贼”防,忍气吞声几十年,为了吃饭不敢说个“不”字,今天终于熬出头了。更多的工人则表示,当家做了主,才算是个人。大家纷纷要求带上“免检证”,挺胸抬头走大门。通行方式的改变,带来了人格尊严的回归与主人翁意识的觉醒。

废除搜身制也推动了私营企业民主改革。在政府和工会强大的舆论宣传下,天津恒源纱厂率先通过劳资协商废除了搜身制,资方还同意为工人医务所增加母婴大夫和护士。个别企业如天津恒大烟草厂,借口“工人觉悟不高”试图抵制,被《人民日报》公开批评,也不得不立即纠正。

废除搜身制并非简单的制度更迭,而是砸碎了套在工人身上的精神枷锁,如同为工人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各工厂按生产性质划分小组,定期开会听取工人意见,裁减了倚仗权势坐领薪金的冗员,处理了欺压工人的破坏分子,并依据技术水平合理确定薪资待遇。厂区环境焕然一新,昔日上下班的泥泞小道铺成了柏油路,阴森的“阎王殿”改造成了哺乳间、吸烟室,曾经张贴“盗窃工人”照片的羞辱墙,挂上了劳动模范的光荣榜。

废除搜身制作为企业民主改革的关键一环,不仅维护了工人的切身利益和人格尊严,更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实现了“发展生产、劳资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