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熊孩子名曰“上网课” 实则花光家财打游戏

积蓄没了,黄父一筹莫展
近日,在广西柳州工作的黄先生急匆匆赶回象州老家,因为父亲来电话告诉他:“家里的积蓄全没了。”经过两天的努力,3月19日,黄先生和家人没等来好消息,追回积蓄的希望更是十分渺茫。
全家的积蓄“凭空消失”
黄先生老家在象州县石龙镇花山村,父母都是农民,全靠种地为生。在柳州工作的黄先生偶尔也会接济一下家里,因为家里还有一个读书的弟弟。
黄先生的家人是在3月17日发现家中积蓄“凭空消失”的。那天,黄先生的父亲到镇上去买肥料。在镇上农资店,老父亲掏出银行卡交给店家,但店家怎么都刷不出钱来。最后一查,发现卡里根本就没钱。
“不可能,我这卡里还有6万多块钱,这是我家全部积蓄。”老父亲又到银行查了一遍,但卡里确实没钱。
手机里的惊人“流水账”
接到父亲的电话,黄先生急忙从柳州赶回老家。银行卡在家里放得好好的,卡里的钱却没了,黄先生最先想到的是卡被人盗刷了。他赶紧到派出所报案。民警提示他,先从家里找线索,譬如手机。最后,在父亲手机的微信零钱账单里,黄先生找到一长串惊人的“流水账”。账单显示,卡上的6万多元钱,是父亲的手机微信在最近这3个月里花掉的。其中,1月消费10143.06元,2月消费20737.64元,而3月仅过去半个月,消费额已高达36278.05元!这么多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账单显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充值服务”。这些“充值服务”中,大部分都是628.56元/笔,最多的时候,一天内充值了10多次。
“我控制不了自己”
看着手机里一笔笔惊人的账单,黄先生问父亲这几个月是谁在用他的手机。“除了你弟弟,没有别人。”父亲说,弟弟说要上网课,所以就把手机交给他了。
黄先生的弟弟今年14岁,是个十分内向的孩子,目前读初一,学习成绩还不错,在班里也算得上名列前茅。看着这孩子每天拿着手机在房间里上网课,一家人都很欣慰,但谁都没想到他的“学费”会那么贵!
在家人的追问下,黄先生的弟弟终于道出了实情——他最近迷上一款名为“率土之滨”的网络游戏。为了让自己在游戏中更强、更有成就感,他把家里的银行卡挂靠微信钱包,然后给自己的游戏角色充值。他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直到把卡里的钱全部花光……
为了追回一家人的积蓄,黄先生报了案。但警方表示爱莫能助。黄先生随后又向游戏平台申诉,在提交了相关材料后,游戏平台显示将在3至7天内给予答复。
3月19日,游戏平台回应:“我司核实你孩子玩的是37玩渠道版本,建议您联系37玩公司客服跟进处理。”并提供了37玩渠道的客服电话和公众号。
记者和黄先生按号码拨打,手机自动识别该号码为“骚扰电话”,听筒里听到的则是“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的提示音。向游戏平台提供的公众号发送信息,也没有收到任何回应。
“钱没了还可以再挣,可是再拿不到钱买肥料,爹妈这一年的希望就全落空了。”黄先生说,他现在正四处筹钱以解父亲燃眉之急,同时还要想着怎样宽慰父亲、怎样教育弟弟、怎样快点回到柳州上班。
提醒:家长在把手机交给孩子时,应该设置好支付密码,也不要把密码告诉孩子。孩子正处于形成人格的时候,对金钱概念模糊,也不知道如何抵制游戏的诱惑。家长们要学会打开孩子的心扉,帮助孩子走出虚拟的游戏世界。
据《南国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