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携手“战疫”宣传一线 书写媒体家庭担当
——记宜春市“战疫情有我家”最美家庭陈鹏周秦家庭

陈鹏、周秦一家三口

陈鹏担任《民生法治》主持人

周秦担任FM101.1新闻综合广播法治电台主持人

陈鹏深入抗疫一线采访核酸检测员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广大家庭迅速响应号召,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阻击战,用实际行动抗击疫情,守护生命,用无私奉献彰显新时代家庭风采,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家庭故事。宜春市广播电视台双职工家庭陈鹏、周秦夫妇,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书写了爱国爱台爱家的情怀,荣获了市妇联授予的“宜春市‘战疫情有我家’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陈鹏,法治频道原《民生直通车》(4月1日起改名为《民生·法治》)栏目责任编辑、主持人。周秦,FM101.1新闻综合广播法治电台主持人。他们因工作原因相识相知,并组建成家庭。生活中,陈鹏、周秦相互尊重、家庭和睦,有着共同的爱好,对长辈尊敬,对晚辈爱护,对女儿教育严格;工作中,夫妻二人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宜春市广播电视台的双职工,他们放弃春节假日休息,坚守一线宣传岗位,各自投入到电视和广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采编播一线和宣传报道工作中。二人虽然工作在同一栋大楼,但工作中能见面的时间却很少。
疫情期间,陈鹏负责《民生直通车》栏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宣传报道的策划协调工作,共播出疫情信息、防疫知识、抗疫先进事迹和复工复产等内容的新闻稿件共100余篇。并积极参与防疫网络短视频的录制工作,为市民更好地做好防疫工作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
陈鹏始终怀着崇敬和感恩之心,主动查寻联系方式,积极通过电话、微信与身处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我市多位援鄂医护人员保持密切联系。为了不影响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陈鹏每天只能在夜晚向对方了解武汉当地疫情防控的最新情况、挖掘感人事迹。陈鹏每次都会耐心细致地通过视频电话,教医护人员如何拍摄记录,询问每天在ICU病房发生的感人故事,再根据医护人员在一线拍摄和记录下的视频、文字素材,编写成新闻稿件,成功制作出连续报道《武汉日记》,将抗疫医护人员亲身经历的故事以及武汉疫情最新情况通过报道传递给宜春市民,让观众对疫情形势的变化及前方医护人员的动人故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在策划选题、寻找抗疫新闻线索的同时,陈鹏还会坚持深入宜春的医院、社区、住宅小区、企业等疫情防控一线。为了近距离地采访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陈鹏主动要求穿上防护服,扛着摄像机进入离病毒最近的地方——核酸检测室,记录核酸检测员每天的日常工作。从核酸检测室走出,脱下防护服、口罩和护目镜后,陈鹏在现场足足瘫坐了30分钟,期间一直伴有眩晕、呕吐等症状。他说,穿上三层防护服、戴上两层口罩和护目镜的这种感觉,自己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才真正体会到了疫情防控期间,战斗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每天工作的最真实状态,感受到了“白衣天使”四个字背后的艰辛与付出。
除了正面宣传引导外,陈鹏同时担任了市广播电视台疫情防控暗访监督小组组长,多次带领记者深入各县(市、区)、乡镇、公共场所、办证大厅、商场、超市等防疫一线或人流相对较大场所,曝光防疫期间各地出现的部分暴力抗法、防控不力、思想懈怠情况,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的舆论监督力量。
由于长期深入抗疫一线,担心自己存在感染风险,陈鹏和妻子周秦决定中断与家人的接触,主动实行自我隔离,连续30多天没有见过宝贝女儿,真正诠释了媒体人抗疫期间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
周秦两年前做过一次手术,此后身体一直没能痊愈,每天都需要坚持服用中药,以维持病情的稳定。作为FM101.1新闻综合广播法治电台的主持人,她坚持带病上班,每天通过广播向全市听友传递最新疫情防控信息。身体情况并不好的她,由于工作紧、任务重,每天无法按时服药,导致病情出现过反复迹象。加上餐饮店无法开门营业,他们连续20多天只能在单位吃泡面。
为了让更多市民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强传染性和科学防护知识,周秦和电台同事专门策划播出了《暖春行动》特别节目,重点聚焦特殊时期我市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典型做法和先进事迹,不定期联合相关单位、企业、爱心人士组织公益活动,开展公益课程,邀请心理专家、保健医生、法律专家作客直播间,为听众答疑解惑、提供帮助。周秦同时还担任了特别节目中《抗疫诗会》板块的负责人,邀请多位主持人、基层干部、社会人士为抗疫录制诗词朗诵作品,为全民抗疫传递信心。
为更好地达到宣传效果,周秦还通过手机与家人联系,指导不到4岁的女儿参与到了疫情防控宣传广播片花的录制当中,获得大家一致点赞。并将女儿日常照片、视频和广播片花音频剪辑到一起发布抖音,传递温暖与正能量。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同为一线新闻媒体人的陈鹏、周秦,各自坚守在电视、广播宣传阵地,真正做到了“战疫情有我家”。
宜春市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