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儿时冻米花


文/熊国华

上世纪70年代,物资匮乏,我家过着精打细算的日子。母亲疼爱我们姐弟几个,也怕我们馋别人家的,尽管日子过得紧巴,但每年都会做一些冻米花。做多做少要看,口粮充不充足,家里的油菜是否丰收,猪栏里的猪能否出得栏……如果遇上丰年,母亲是会阔气地舒展手脚,多做几升米,除了送礼接待客人,还会预留一部分给我们姐弟几个分享。

还记得一个丰年的除夕,大厅里燃着明火,旁边鼎罐里热着墨鱼猪肉汤,七组盘里装着瓜子、花生、状元红、盐姜、薯片、冻米花等点茶。劳碌了一天的父亲母亲嘱我们守岁,饿了就喝墨鱼汤,困了就吃点茶。还特别叮嘱:如果冻米花不够吃,侧房第二排第二个青花坛子里有小块的,你们尽管吃,都是给你们准备的。

那时没有手机没有春晚,小孩子守岁不容易守到天亮。前半夜不成问题,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就过去了。午夜12点打一封500响鞭炮关门,关门后的几个小时最难守,姐姐怕我们犯困,提议玩有奖游戏,我和弟弟拍手赞成。姐姐起身拿来一本成语词典,教我们玩成语算命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每人诚心诚意、心无杂念地说出一个字典页码,选择一个序数,序数不得大于5,如果所得成语意思是贬义的,获得安慰奖一块冻米花,如果所得成语意思是褒义的,就获得恭喜和祝福。游戏新鲜有趣,冻米花安慰奖有诱惑。顿时,我们睡意全无,玩兴正欢: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命里多些好成语,一方面又希望得到冻米花。

我胆小,尽量选吉利的数字,小心谨慎地报出第68页第3条。姐姐一边念着数字一边翻着词典,并大声读起来:大器晚成——能担当重任的人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接着,姐姐煞有其事地分析着:这个成语算得准呢!你们看华妹现在成绩好,又勤奋好学,将来一定可以成才的!”两个弟弟恍然大悟,热烈鼓掌祝贺我,好像我真的成名成家了!接下来是芳弟,他一贯大气,不计较什么。他说:“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又是家里的老三,就选30页第3条。”姐姐娴熟地翻着词典,然后捧着词典哈哈大笑。我和小弟迅速凑过头去,马上跟着大笑起来:不可一世——形容狂妄到了极点,自以为当今世上没有一个比得上他。芳弟听完也哈哈大笑,姐姐忍住笑,说:事实相反事实相反,芳弟最谦虚最不怕吃亏,奖励一块冻米花!最后轮到小弟,他还小,不懂什么命运,也不明白几个成语,但是觉得游戏有趣,也跟着哥哥姐姐们凑热闹。我和芳弟教他选好听的数字说,比如666、888、999,结果小弟谁的都不听,自做主张地选了450页第1条:坐享其成——坐着享受别人的劳动果实。姐姐详细解释着:“小弟命就是比我们好,出生时间选得好,就比我们三个少吃了苦,将来也一定不愁吃不愁用,坐着就有人送来,祝贺祝贺!”说完,马上奖励一块冻米花给小弟。小弟拿着冻米花乐得合不拢嘴……

游戏就这样在希望和失落中、在笑声和鸡鸣声中一轮接着一轮地玩着,我和弟弟准备的瓶瓶罐罐里装满了冻米花。不知不觉,远处近处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于是我们结束了游戏。打开大门,把母亲准备好的1000响鞭炮挂在门框顶上,点着一支蜡烛,用蜡烛点燃引线,“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嘭”——鞭炮炸响了,新的一年也来临了,浓浓的硝香弥漫门前屋后,地上铺满鲜红的爆竹衣,预示着新年吉祥如意,日子红红火火!

如今,40多年过去了,冻米花的年味一直深藏在我生命的每个细胞里。黄灿灿、香喷喷、脆爽爽的冻米花,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孩子们对过年的向往,承载着外婆、父母对我们的疼爱,还承载着我们姐妹兄弟之间的手足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