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旗在希望的田野上飘扬


雷应国

1999年,18岁的雷应国中专毕业,被分配到丰城市供销社工作,由于单位改革,刚上岗就下岗。无奈之下,他先后做起了农资买卖和种子代销等经营。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大面积良田抛荒,农资、种子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了。

望着连片抛荒的良田,雷应国心痛不已,便决定租来自己种。2005年冬,雷应国在老家雷坊村以每亩70元的租金从村民手中租来260亩水田,2006年开始种植水稻,因不懂技术、不善管理,这一年不但没赚钱,还亏了5000多元。

“那时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挣钱,在村民眼中,在家种田是没有出息的。”雷应国说起刚种田时的辛酸,唏嘘不已。但他是个不服输的人,顶着压力,第二年扩大面积继续种,2008年水稻种植面积更是突破了1000亩。然而,下半年连续下了10多天的雨,让他收割的32万斤稻谷几乎全部霉变,损失了10多万元,为此,他大受打击。

时任秀市镇农经站站长的曾洪民知道后,积极开导并鼓励他不要灰心,引导他组织种粮大户抱团发展。在曾洪民的帮助下,2009年5月,雷应国组织周边乡镇61户种粮大户,成立了秀市佳和种植专业合作社,随后建仓储、晒场,添置烘干机,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实行“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机烘”的现代化生产作业模式,种田不再靠天吃饭。

随后,雷应国又创办了江西粒粒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麒麟牌”“雷应国”等产品商标,“麒麟牌”大米一度在广州市场卖出每公斤120元的好价钱。

肯吃苦,求上进,有着顽强的意志和敢于拼搏的精神,雷应国的成长,曾洪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2010年10月的一天,他在与雷应国交谈时说:“应国,你想不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听到这话,当时雷应国别提有多高兴了,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当即便向秀市镇秀市居委会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原来,在课本和影视中,那些先进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早已在雷应国心中扎了根,成为他学习的榜样。2003年和2007年,他先后两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

经过组织考察,2011年12月18日,雷应国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当时,作为入党介绍人的曾洪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应国,你现在不一样了,作为一名党员,意味着任何时候都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在生活中要时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好好干,我相信你。”

曾洪民在秀市镇农经站任站长期间曾兼任过雷坊村党支书,对雷应国有一定的了解。后来,雷应国开始种植水稻,在种植方面遇到啥难题都会去找他,曾洪民也都尽自己所能帮他解决,一来二去,两人慢慢就熟了,直到现在,雷应国还一直称呼曾洪民为曾书记。

雷应国说:“时至今日,曾书记的话始终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前行。曾书记是我的好兄弟,也是带我在农业种植上走出困境的引路人。他是一个工作非常认真的人,在乡镇农经站任站长期间,经常到田间地头查看,详细了解种粮大户的情况,积极协调解决种植上出现的问题。在他的努力下,秀市镇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得到大幅提高,现代农业也风生水起。”谈起入党介绍人曾洪民,雷应国有说不完的话。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拼搏,雷应国在自己富起来的同时,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为贫困户提供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机烘等机械化服务,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种的粮食,上门指导290余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使120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近3000元,资助19名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因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他荣获2018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奉献奖。

入党后,雷应国更感肩上责任重大,不仅要自己种好田,更要带领群众种好田。2013年,雷应国当选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更是率先垂范,严格抓党建促发展,常态化开展“支部抓产业、党员创实业、百姓富家业”“双带三联”等活动,先后把合作社23名党员培养成种植能手,把5名种植能手培养成党员,建设党员示范田、评选党员示范户、设立党员示范岗,让党旗在希望的田野上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