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架起青山与金山的桥梁


不负青山,青山不负。有着众多名山秀水的江西,是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的省份。在持续探索“两山”转化的创新实践中,只此青绿间涌现出的大量耳目一新的故事,生动折射着新时代人与绿水青山的相互成就。

民房变民宿,老表变老板

望仙谷,火了。火得“很突然”。

深夜一点,周边的村庄依然灯火通明,游客人来人往。过去在上饶市地图上都难找到名字的小山沟如今变成了“不夜村”,而变化几乎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刚刚过去的黄金周,这里每天都有3万多人涌入,挤满了外地牌照的车辆。

上饶广信区华坛山镇副镇长陈文跟记者一口气说了“五个没想到”:没想到这个小地方能有数十亿的网络流量关注;没想到只用2年时间全镇民宿就从4家增长到337家;没想到全镇旅游综合收入3年能增长30倍;没想到小山村里也可以有这么多业态,租汉服的、做烧烤的、搞接送的、开发矿泉水的都来了;没想到这么多大企业伸出橄榄枝,意向投资数千万元打造高端民宿的企业就有4家……

不仅基层干部很惊讶,本地老表也很“愕然”。在浙江当快递小哥的村民姜永荣,去年暑假回村原本打算接小孩去杭州上小学,一回来发现村里居然这么火,几乎家家都在做民宿。“没想到家里挣钱比外面更容易,全家一合计,不出去了,就干民宿。”今年上半年,他就赚了20多万元。

近两年,整个华坛山镇回来了1000多对在外务工的夫妻,他们纷纷在家当起了民宿老板。

这样的反差变化不仅发生在望仙谷。近年来,类似的网红山村在江西越来越多,不停地刷新着人们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认识。

不是传统名山的山岭,也能成为令人向往的“新名山”。抚州资溪大觉山,20年前甚至连一个正式名字都没有的山头,如今成了全国第一家5A级民营景区。名字看似不起眼的大余丫山,如今成了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心中的“乡村版迪士尼”……

区位条件不佳的山村,也能成为“网红流量场”。曾经连饮用水都要抢、村民争相逃离的空心村婺源篁岭,如今成了“中国最美乡村”。

看似没有机会的山区,也能成为社会投资的“香饽饽”。铅山县一片被废弃的石灰塘,一个周遭寸草不生的荒山坳,引来江西鑫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7亿元,其中仅苗木种植就花了2.6亿元,从无到有建成了火爆网络的葛仙村。葛仙村开业三年来累计接待游客600多万人,给村民分红近1000万元。

创新让野岭荒山变“网红名山”

望仙谷、篁岭、葛仙山、大觉山、丫山……这些新晋“网红名山”背后有一个共同特征:民营企业和市场之手是主要的推动者。

望仙谷拿什么吸引游客?山峦笼雾间,一栋栋风格各异的木制仿古建筑“挂”在悬崖峭壁上,格外震撼,走进这里的游客仿佛置身仙侠世界。

38间客房,投资2亿元。为了“给游客一个来的理由”,做美术培训起家的陈亦飞把“宝”押在悬崖民宿这个核心画面上。

先卖“照片”、再卖产品、卖文化。6年之后,望仙谷一炮打响,成为现象级爆款。悬崖上的38间客房带动了周边1万多间民宿客房,核心景区的大流量溢出效应加速释放。

“做不了第一就做唯一。”在江西婺源篁岭景区董事长吴向阳看来,篁岭的成功同样在于找到了核心吸引物——晒秋。

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农作物无处晾晒,智慧的先民们便利用自家窗台、屋顶作晒台:春晒茶叶、水笋,夏晒茄子、南瓜,秋晒玉米、稻谷、红辣椒,冬晒香菇和熏腊鸡鸭……篁岭像一个巨大的“调色盘”,跟随季节变迁着色。

吴向阳与团队经过反复研讨,把根植于篁岭独特的“秋晒”乡俗,提炼为“晒秋”。一字之变,意境大不相同。彼时,互联网上还无法搜到“晒秋”词条。果然,一经推出就快速“出圈”。

主打“晒秋”,这是篁岭迈出第一步的关键。但要想吸引更多游客,仅仅“一招鲜”不够。“每三个月,篁岭就会有些新变化。”吴向阳有着很深的危机意识。近年来,花溪水街、农趣运动会、村民T台秀等各种新业态不断推出。

作为中国最绿的省份之一,江西森林覆盖率高达63.1%,全省11个地级市都有各自的一派风光,生态资源得天独厚。随着越来越多民营企业进入旅游市场开发,江西青山绿水潜藏的无穷价值,正在被“看见”、被开发、受追捧。

江西省委书记尹弘表示,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着力畅通“两山”转化通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西,奋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空气可卖,山水能贷

赣南秋日,草木依旧葱茏。

尽管看惯了这样的景象,如今崇义县麟潭乡的林农刘庭胜却把山林看得更重了。因为这里的好空气可以“明码标价”,目前每吨能“卖”出50元的好价钱。

改变,源于一次为绿水青山“定价”的尝试。前年,森林覆盖率高达88.3%的崇义县被确定为江西省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地区之一。

“树木产生的氧气可转换成碳排放指标,并卖给有碳排放需求的工厂企业,去抵消排放的二氧化碳。”崇义县林业局局长黄学鹏介绍。

崇义县提交的第一批预售1000吨碳汇以每吨50元的价格在江西省碳中和平台已完成交易860吨。当地林业专家预估,可进行林业碳汇开发的林地约165万亩,按80%左右开发面积、每吨交易价50元初步估算,如成功开发和交易,以后每年“卖空气”都能获得经济收入2700万元。

实际上,在过去的2年里,赣南老区的好空气已经出现涨价态势。3年前,当时江西的1吨好空气预估每吨值35元左右;如今,每吨50元,而且是实实在在的交易价格。

好山好水好空气价值几许?过去江西人“说不清”“算不明”,也“用不上”。

近年来,江西一方面在全省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将土地、林木、水等生态资源“入账”,摸清家底;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对生态资源开展“估”,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与核算地方标准。

有了权威估价,就意味着可以融资变现。

今年年初,新余市仙女湖旅游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凭借仙女湖的“一湖水”,获得金融机构整体授信19亿元,首次贷款1亿元。这也是江西省落地的首单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融资产品。

类似山水“增值”“溢价”的故事正在赣鄱大地不断上演。今年6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6850.39亿元,同比增长43.89%。

“野百合”也有春天

不久前,吉安永丰的“百合大王”邹声达与广东一家公司合作,投资几千万元新上百合桃酥、百合蛋黄酥、百合月饼等生产线,让百合身价上涨几十倍,被当地人津津乐道。

百合是永丰县特色农副产品之一,药食同源,营养丰富,煮食香酥。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永丰百合一度叫好不叫座。

“老百姓有种植百合的传统,但工艺水平低,销路没有打开。”转业军人邹声达头脑灵活,反其道而行之,一个人就种植了上千亩百合。

他的底气何在?科技。邹声达一方面请来农业科研专家,研发的百合种球脱毒工艺还申请了发明专利,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标准化种植。结果大获成功,60%以上合作种植户平均年收入由以前不足1万元增长到10万余元。

在全县,永丰百合种植面积超6000亩,产品走向全国市场。农业农村部新近公布的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中,永丰百合上榜。

江西好山好水,优质生态产品遍布全省。如何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江西涌现出许多新思维。

土特产走出“科技范”。51岁的定南县老城镇水西村刘德文在老家种植了300亩“音乐水稻”,让水稻24小时听音乐,种出的大米深受高端客户青睐,价格比普通大米高10倍。

这样的新奇做法越来越多。为肉牛做按摩、打造38色油菜花、探索元宇宙农业……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60%,科技成为江西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

好物插上“云翅膀”。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90后黄安,放下沿海百万年薪的工作,来到九江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为村里蔬菜、芝麻饼等农产品直播带货,今年春节短短几天直播观看人次就突破80多万,产品成交量4万多单。

在互联网加持下,江西“好物”加速“飞”向全国。今年前5个月,江西通过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平台网销近70亿元农产品,同比增长48.9%,全省农产品电商活跃店铺数10184家。

从卖产品到“卖品牌”。当下,赣南大地橙香弥漫,再过些时日就迎来了又一年脐橙采摘季。2022年,赣南脐橙品牌价值686.37亿元,位列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水果类第一。

品牌化是农产品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江西持续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创新建立“赣鄱正品”品牌认证体系。修水宁红茶、赣南茶油、军山湖大闸蟹……一批江西农产品新势力加速崛起,越来越多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从“慢生活”到“卖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600多年以前,江西诗人陶渊明写下这首诗时,一定不会想到,千年后江西式的“慢生活”竟能成为一种新时尚。

位于九岭山腹地的靖安县中源乡,尽管位置偏远,常住人口不到7000人,每年暑假都涌入近3万游客,而且一住就是两三个月。

中源乡最高海拔1794米,森林覆盖率近90%,夏季平均气温约20℃,当地有“身上无棉,莫上中源”的说法。一些客人甚至连续十几年来此避暑,他们自称“中源避暑候鸟”。

“凉爽”生态是自然给予的第一魅力,但只靠“卖凉风”留不住客人。

“有温度的山水才能留住人。”中源乡民宿协会会长钟巍说。政府的钱投向哪里?游客说了算。通过扎实的调研,游客提出什么需求,政府便建设什么。

“慢”,是一种回归自然的和谐意境。

如果说中源乡发展靠的是“温差”,那么袁州区温汤镇的“出圈”靠的则是温泉。

目前温汤镇以上海人为主的异乡人有1万多户,他们在这里买房定居,占全镇总人口近50%。

几百年来,这里的温泉温度常年保持在68℃-72℃之间。泡温泉——温汤镇最稀松平常的生活方式,恰恰是吸引游客的点。

而鄱阳湖畔的永修县吴城镇,则是与“鹤”结缘。

近期,鄱阳湖又迎来候鸟越冬时间。每年全球98%的白鹤跨越万水千山在此越冬。

因为白鹤,许多爱鸟人士慕名前来,往往都会住上一段时间。抓住这一契机,当地大力发展观鸟经济,一年能吸引游客70多万人,已带动全镇400多户、1500多人参与餐饮、民宿等业态。

现代化、城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价值早已深入人心,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江西省省长叶建春表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护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做好市场营销,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