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唠叨


文/王正心

母亲已经离开我们8年多了。在失去母亲的近三千多个日子里。我常常从梦中惊醒,无比浓烈的思念让我难以释怀。望着墙上母亲的遗像,我仿佛又听见了母亲的唠叨。

小时候,我们家里十分清苦,全家十来口人,仅靠父母二人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养家,平常都是过着半饥不饱的日子。零食、玩具那是想都不曾想过的奢求。每每看到身边的小伙伴们那香气四溢的零食和那五彩缤纷的玩具时,我们常常馋得眼光发呆,口水直流。母亲得知后,总是充满慈爱和无奈地拉过我们,满怀心酸和愧疚地对我们说:“孩子,我们人穷志不能穷!记住,日里莫闻人家煎炒香,夜里莫看人家灯火光。主动远离这些场景,我们便自在了。”

由于人口多劳动力少,我们家的生活异常拮据,缺衣少食是常态。一件衣服总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老四穿。我是家中的老五,看着满是补丁的旧衣服,我的内心常常流露出不情愿。有时宁愿光着冻着,也不穿哥哥姐姐穿过的衣服。此时又是母亲慈爱地把我搂在身边,面带微笑地调侃说:“常穿旧衣不会老,剩饭总是更经饱。”母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外忙活时,母亲总爱捎带一些人家准备倒掉用来喂牲口的剩饭剩菜回来,让我们填饱肚子。这些食物我们自然没有很大的兴趣,可母亲却还是吃得津津有味,也许是太过饥饿了吧!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从小养成了能吃苦懂节俭的好习惯。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说得更多的是:“记住别人的好,将来要回报。”每当身边有小伙伴们与我们分享零食和玩具时,母亲知道后总不忘教导我们:要记住小伙伴们的好,要多去帮助别人,让别人也感受到你的好!在母亲的教导下,我学会了帮助他人、关爱他人,获得了小伙伴们的喜爱,也度过了无忧的童年。

1987年9月,我顺利考入宜春师范学校。热情善良的乡亲们纷纷慷慨相助。有的给我送来崭新的生活用品,有的送给我珍贵学习文具用品,一时间我感动得涕泪直流。此时的母亲也是不停地感谢乡亲们的好心。临出发前,母亲又一次把我拉到一旁,指着乡亲们送来的物品不停地对我说:“孩子,你看!乡亲们对你多好啊!这是乡亲们对你的关爱,更凝聚着他们对你的希望和祝福!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名好老师,回报乡亲们对你的好。”

打自我师范毕业后,母亲更是常常跟我唠叨:孩子,你要记得乡亲们的好,有机会要好好去报答他们,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有母亲的唠叨真好!我在回报他人的同时,也收获了幸福的人生。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特别短暂。2015年八月初六,我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驱车前往探望瘫卧在床近半年之久的母亲。此时的母亲异常憔悴,拉着我的手,好像有许多话要和我说,却又总是呆呆地看着我,仿佛在欣赏她的一件心爱的物品,良久没有开口。见此情形,出于工作的需要,我狠心挣脱母亲的手,匆匆跟母亲说:“娘,您好好保重,我要回去上班了,过两天我再来看你。”说完头也不回地狠心离开了。晚上8时许,大哥打来电话说:“娘快不行了。你赶紧回来吧!”等我匆匆赶到家中,母亲已经说不出话了。母子对视一眼后,母亲永远闭上了她的双眼。就这样,我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唠叨了。

回想起母亲的唠叨,“日里莫闻人家煎炒香,夜里莫看人家灯火光”“常穿旧衣不会老,剩饭总是更经饱”“记住人家的好,常思多回报”,我瞬间觉得母亲是那样的平凡而伟大,她用那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朴素的人生真理。教导我们要“远离诱惑”“耐住寂寞”“感恩他人,自由收获”。我多么希望时光能倒流,那样我便可以再听到母亲的唠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