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南昌起义走出的共和国将帅群体

▲1922年,聂荣臻在欧洲

▲年轻时的陈毅

▲年轻时的刘伯承

▲北伐时的贺龙

▲1924年,朱德在德国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南昌起义诞生了7名元帅、3名大将、5名上将、7名中将和6名少将。
7颗元帅之星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10人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其中7人参加了南昌起义,分别是朱德、刘伯承、贺龙、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
朱德南昌起义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军官教育团名义上隶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实际上是在中共中央军委和江西省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军队人才的基地。
7月中旬,中共中央作出“在南昌举行暴动”的决定。因朱德对南昌情况熟悉,组织派他从赣东抚州剿匪一线赶回南昌。7月21日,朱德到达南昌。他把敌人的兵力、指挥官的特点和部队布防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并绘制了一幅敌兵力部署图。朱德还利用他的特殊身份,租下了位于南昌市中心的洗马池江西大旅社,作为党中央重要人物落脚的大本营。
南昌起义中,朱德的任务是设法拖住留驻南昌的第三军两个团的团长,保证暴动顺利进行。7月31日下午,朱德设宴款待二十三团团长卢泽明、二十四团团长萧日文等人。随后,朱德又约他们到大士院32号打牌。
晚上10点半左右,一名滇军军官慌慌张张来报告说,他接到命令,要他立即解除自己所辖地区的滇军武装,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特来请示。朱德心里一紧,明白是起义的消息泄露了。
卢泽明等走后,朱德火速向起义总指挥部报告说,起义的消息已经泄露,敌人已有察觉,不能再等了,要赶快动手!前委根据这一紧急情况,决定把起义发起时间提前到8月1日凌晨两点。
起义失败后,朱德将南昌起义余部800余人带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秋收起义的队伍会师,创建和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人民解放军的火种渐成燎原之势。
刘伯承南昌起义前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五军军长。7月27日,刘伯承到二十军军部协助贺龙拟制起义计划。8月1日凌晨2点,南昌起义提前打响。至清晨6点,起义军占领南昌城,歼敌3000余人。上午9点,起义部队成立革命委员会。刘伯承被任命为革委会军事参谋团参谋长,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军史上第一位参谋长。
南昌起义前,北伐军第二十军军长贺龙还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信仰党的主张,听从党的指挥,铁心跟党走。
南昌武装暴动前,汪精卫命令贺龙和叶挺上庐山“参加军事会议”,准备解除他们的兵权。贺龙识破了其诡计,与叶挺、叶剑英密商后决定移师南昌。
7月28日,周恩来到贺龙军部,向他介绍起义计划,贺龙说:“我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周恩来说:“共产党对你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委任你为起义军总指挥。”周恩来代表前委,委任贺龙与刘伯承一起拟定起义计划。
8月1日凌晨两点,贺龙和刘伯承在总指挥部指挥起义部队向守敌进攻。拂晓前,全歼朱培德和程潜部驻南昌3000余人。起义后,革命军整编队伍,贺龙任国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代总指挥,同时被选为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与宋庆龄、谭平山同任主席团主席。
聂荣臻南昌起义前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
南昌起义,我党主要依靠贺龙的第二十军、叶挺的第二十四师和朱德的军官教育团,这些部队都归江西省的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指挥。周恩来去南昌前,在九江给聂荣臻交代任务,让他设法把驻九江至南昌之间马回岭的第四军二十五师拉到南昌参加起义。二人约定,起义一开始,立即从南昌放一列空火车到马回岭,火车一到,聂荣臻即组织装备和人员开往南昌。
聂荣臻单枪匹马来到马回岭,和张发奎的亲信李汉魂巧妙周旋,密谋策划,终于拉出了该师的七十三团、七十五团和一个重机枪连。8月1日下午,一列空火车驶入马回岭。聂荣臻判断南昌起义已经动手,迅速带领部队沿铁轨头部往南昌走。
聂荣臻带领部队于8月2日拂晓到达南昌。看到南昌城头飘扬的红旗,大为振奋。周恩来看到聂荣臻拉出了二十五师两个团和一个连3000多人,连称“想不到”。
陈毅南昌起义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时任张发奎第二方面军教导团党委书记。陈毅没来得及参加南昌起义,8月6日到了南昌,发现大部队已经南下,便一路追赶,于8月10日追上了起义军,后任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指导员。后来,陈毅这个团指导员在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失败队伍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与朱德共同率领这批革命火种走上井冈山。
林彪南昌起义前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三营七连连长。南昌起义前,林彪所在团驻马回岭,起义第二天,二十五师部分队伍由聂荣臻指挥开赴南昌会师。林彪指挥第七连在开往南昌途中的德安,与张发奎卫队营激战两小时,打跑了卫队营。
叶剑英没有到南昌指挥起义部队作战,但在起义后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劝阻张发奎追击起义军,并收编了被张发奎扣押的准备参加起义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导团,使之成为后来广州起义的主力军。
3颗大将之星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共有10人被授予大将军衔,其中3人参加过南昌起义,分别是粟裕、陈赓、许光达。
粟裕南昌起义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5月28日,党组织安排粟裕到我党控制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教导队学习。7月11日,教导队遵照师长叶挺的命令,离开武汉,于27日到达南昌市。教导队执行警卫任务,粟裕担任班长,保卫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起义总指挥部。
起义结束后,8月6日,粟裕所在的警卫队奉命出发,负责押运武器弹药和保卫南昌起义军指挥机关。南昌起义军向广东省进军途中,在赣南瑞金县、会昌县境内,与前来堵截的国民党军多次激战,歼敌6000多人,但自己伤亡近2000人。
此时,朱德、周士第带领的二十五师与领导机关失去了联系,成了南昌起义军余部。10月7日,起义军余部离开饶平县,到达闽赣交界处的福建省武平县。17日,国民党第三十二军军长钱大钧率部追到武平县。朱德指挥部队与敌激战两小时,随后命令粟裕所在排占领武平城西门外的山坡,掩护部队向武平县西北方向转移。突然,一颗子弹从粟裕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了过去。粟裕受到猛烈一击倒地,顺着山坡滚进路边的水田。后幸得几个同志相助,才赶上大部队。
10月底,南昌起义军余部到达赣粤边境的大庾(今大余)地区,朱德、陈毅对起义军进行整编,将部队编为9个连,组成一个纵队,共800人左右。粟裕被提升为步兵第五连指导员。
后来,粟裕跟随朱德、陈毅、王尔琢参加了湘南起义。1928年4月中旬,粟裕跟随朱德所部和湘南农军,与毛泽东所部在井冈山地区会师。
陈赓南昌起义前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特务营营长;南昌起义时任起义军第二十军三师六团一营营长。
1927年7月26日,陈赓跟随周恩来乘船秘密到达九江,次日抵达南昌。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陈赓担负起义总指挥部的保卫工作。
8月3日至5日,起义军先后撤离南昌。陈赓被调到二十军三师六团一营任营长,跟部队一起向广东进发。8月下旬,陈赓所在部队经瑞金前往会昌。但会昌已被反动军阀钱大钧的部队占领。8月24日,起义军先头部队第三师在会昌附近与敌人接上火;陈赓带领第一营由正面发起攻击。由于原计划在两翼发动攻击的部队没按时赶到,一营被敌军包抄,不得不撤出战斗。陈赓在掩护战士们撤退途中左腿中了三颗子弹,膝盖、胫骨、腓骨三处被打断。几个小时后,叶挺指挥部队反攻上来,打退敌人。陈赓总算死里逃生。
许光达南昌起义前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炮兵营见习排长。1927年8月2日,党组织指示在九江的许光达等人前往南昌参加起义。到达南昌时起义军已经离开。于是,许光达带领几位党员经过十几天的跋涉,终于在江西宁都赶上起义部队,他被任命为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三营十一连连长。
10月初,许光达在三河坝战斗中被炮弹炸伤,与部队失去联系。1929年9月,几经辗转,来到贺龙领导的鄂西革命根据地,成为贺龙、周逸群手下的一员战将,担任红六军十七师师长,参加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8颗上将中将少将之星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共授予上将军衔57人,其中有5人参加了南昌起义,分别是周士第、萧克、赵尔陆、陈奇涵、杨至诚。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共授予中将军衔177人,其中有7人参加了南昌起义,分别是唐天际、郭化若、赵钅容、聂鹤亭、彭明治、谭甫仁、谭家述;802人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来又补授和晋升一批少将,共计1360人,其中有6人参加了南昌起义,分别是袁也烈、李逸民、王云霖、张树才、廖运周、周文在。
文/林言 据《炎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