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上梁山与逼下梁山
文/袁小虎
“逼上梁山”早已是个成语了,这成语是引申义,形容人已无别的路可走,只有被逼着走这条路了。
读过《水浒》的人都应了解“逼上梁山”的本义。梁山泊108条好汉,大多是被逼上山的,较为典型的是林冲、鲁智深、武松、杨雄、石秀等人。
谁逼他们上梁山?这是难以指出某个特定人物的。林冲被逼不仅仅是高衙内,鲁智深被逼不仅仅是官府通缉,武松被逼不仅仅是杀了王婆,是整个黑暗的社会把这些贤能之人逼得走投无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只有造反上梁山。
不知各位看官注意到没有,水浒里有逼上梁山,也有逼下梁山的。
谁被逼下梁山,也有几个,如杨志、林冲等。其中,林冲虽没下山,但被逼得难受,差点跟杨志下梁山,是因为小肚鸡肠的梁山第一位头领白衣秀士王伦所致。王伦对林冲是嫉贤妒能,容不下,左看不顺眼,右看不顺眼,于是对其左也为难,右也为难,最后竟让林冲交出个人头作为加入梁山的筹码,逼得林冲在山中厮守,遇到多个可怜的穷人都下不了手,最后下决心杀个无辜之人,却遇上了杨志,弄得好不顺心。要林冲拿人头作为筹码,真是强人所难,这其实是在逼林冲下梁山!
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们,其根源是整个官场腐败的结果,是社会悲剧;而逼好汉下梁山的是个人性格悲剧造成的,是王伦个人妒贤嫉能的性格造成的。这个头领看谁有本事就想要谁走,就是送金送银他也在所不惜。手下好汉太有本事了,他寝食难安,看不顺眼,心里难受呀。一山不容二虎,何况这山上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猛虎”。因此,只有让猛虎下山,梁山上才能“安定团结”,才能“固若金汤”。
好在后来梁山“换了届”,换成了及时雨宋江当了山寨王。宋江虽武艺平平,却是个热心肠人,谁家有难他都能及时救助,要不怎么管他叫“及时雨”呢。他最大的能耐还不是不吝啬银子,而是大肚能容人,容得了人才。所以,好汉们都能紧密团结在这个“山大王”周围,干得红红火火!
这样一来,好汉们不愿离开梁山,更没有谁会逼谁下梁山。
然而《水浒》的结尾,宋江和梁山好汉们却被集体逼下梁山,这怎么回事?原来,是因为宋江头脑里的正统思想太重,他本是个胸怀忠义的小吏,总觉得占山为王是土匪行为,百年后上不了“正传”,也上不了“列传”,后人只会说这伙人是山上的土匪而已。
于是,宋江就带领梁山全体好汉下山接受朝廷招安,编入官家的一个方面军。尽管李逵大骂,尽管各位好汉不同意,但宋江“咬定青山不放松”,铁了心率领大家接受招安,让大家有个正统的归宿。
朝廷倒会以毒攻毒,宋江带着好汉们接受招安后,就让这个部队去攻打方腊那帮新闹起来的“土匪”,结果是梁山上下来的好汉们结局却很凄惨,没有一个善终的。
集体被逼下梁山的根源还是一个性格悲剧,这就是宋江头脑中的“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思想在作怪。
为人民大众服务才是正路,做腐败朝廷的鹰犬那是死路。
由此看来,人的性格完善与否很重要,否则容易闹出悲剧,尤其那些大小当了一个头的人,如性格出了问题,还会酿出别人甚至集体的悲剧。
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我老来说一通《水浒》,让大家见笑了。